千里诗书乡,寻根念玉章。

择一路,忠一业,

老校长从这里出发,

寻求救国安邦真理。

玉章精神代代相传,

我们寻根于此,

点燃红色薪火新的光亮。

近日,吴玉章学院2024级博士班学生一行共赴西南,齐聚荣县,踏上了一条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实意义的寻根之路。


瞻仰历史遗迹,在故地中学习革命精神

寻觅红色记忆的路程,从抗战史中的一座丰碑起步。绿茵阴雨阵阵绵,保路运动纪念碑矗立在成都人民公园里,碑上四面题写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十字勾勒出百年前革命烈士在这里点燃的革命热血,见证着辛亥保路运动的风云变幻。同学们伫立碑前,深刻感悟到先辈们为追求民族独立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与坚定信念。

沿着历史的脉络前行,高大的川军阵亡将士纪念碑映入同学们的眼帘。“排山倒海人民力、引起中华革命先”,民族危亡之际川军将士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战前线,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外敌的坚固防线。同学们一行怀着崇敬之心,在无名川军塑像向千千万万位无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为了掩护革命活动,1929年在四川从事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车耀先开了一家叫做“努力餐”的餐厅,这里曾是中国共产党在四川地下工作的秘密联络点,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学们一行仔细瞻仰文物,回顾革命先烈英勇事迹,深刻体悟“愿以我血献后土,换得神州永太平”的革命精神。


承载精神火炬,在故地中传承革命力量

春蚕到死丝方尽,

人至期颐亦不休。

一息尚存须努力,

留作青年好范畴。

——吴玉章《自励诗》1960年

吴玉章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与董必武、徐特立、谢觉哉、林伯渠并称为“延安五老”。

他为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事业奋斗一生,历经三个历史时期,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吴玉章老校长参与了中国人民大学前身陕北公学的筹备工作,是陕北公学董事会成员,曾任华北大学校长,是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创立、发展及壮大倾注了大量精力与智慧。

四川荣县是吴玉章老校长的故乡,吴玉章故居和吴玉章生平陈列馆是了解老校长革命精神与教育理念的重要场所,也是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传承地。同学们一行来到吴玉章故居,在讲解中深入了解吴玉章老校长的生平事迹和革命历程。

从青年时期投身革命,到成立人民大学推动教育事业,吴玉章老校长一直以服务人民、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通过参观,大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老校长为教育事业、为人民大众所做的巨大贡献。毛泽东同志称他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

玉章精神,代代相传。在参观吴玉章生平陈列馆时,同学们时时驻足,感慨表示,吴玉章老校长的一生是为社会进步、民族解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党的事业奋斗的一生。他践行使命、追寻真理的坚定信仰,以身作则、无私奉献的坚定品格,不畏困难开拓教育的坚定精神,令人动容万分。来自青海省公路桥梁工程集团的韩守勇同学动情地说:“这次有幸来到吴老的故居,我深刻感受到了他坚定的革命信念和‘一辈子做好事’的精神。这对我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未来我会以吴老为榜样,做一个对人民有贡献的人!”

在祭扫仪式上,同学们一行集体默哀并依次向吴玉章像献花,深刻缅怀吴玉章老校长的革命精神与高尚品质。大家纷纷表示,将牢记吴玉章老校长“一辈子做好事”的崇高内涵,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在新的时代继续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


赓续红色基因,在交流中续写时代华章

来到吴老故乡,不仅是寻根,也在这里埋下希望的种子。在荣县,同学们一行与当地的中小学生分享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在跨越代际的一问一答中,同学们分享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对革命精神的理解,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

吴玉章学院2024级博士班韩守勇、庄仕军、施广强和唐奇同学结合个人的成长经历,分享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劳模精神,勇担社会责任。韩守勇讲述了在重大急难险重关头中如何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为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贡献力量的经历;庄仕军则围绕自己在教育领域的深厚积淀与实践经验,激励在场学生不仅要在学业上追求卓越,也要在品德上树立榜样;施广强结合自身职业转换经历,鼓励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成长,时刻牢记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力量;唐奇结合陶瓷行业的研究与创新,强调坚守和传承的重要意义。

同学们的分享不仅传递了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更激励了在场中小学生,努力追求梦想,奋发图强,发扬革命精神,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体验非遗魅力,在发展中感受时代脉搏

荣县不仅是红色基因的精神热土,也是有2000多年制陶历史的千年陶都。荣县拥有珍贵陶土资源,其陶制品是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赞为“会呼吸的陶”。同学们走进土陶创意园了解荣县悠久的制陶历史、得天独厚的陶泥资源以及精湛的土陶制作技艺。长期从事陶瓷行业工作的唐奇感慨道:“真的是百闻不如一见!荣县的土陶比我想象的还要更好。这里丰富的历史资源和矿产资源为荣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荣县土陶的未来充满希望!”


调研生态产业,在创新中感受绿色发展

荣县是“中国花茶之乡”,有着2000多年的产茶制茶史。同学们一行来到荣县铁厂镇石笋沟现代农业园区,调研当地生态产业发展。这里茶树错落有致,散发着清新茶香,宛如绿色的锦缎铺展在山间。跟随镇政府领导的介绍,同学们共同漫步茶园,相互交流心得,感受到荣县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

“仗剑纵横催虐骑,不教荆棘没铜驼。”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吴玉章老校长的生平事迹,作为吴玉章学院的首批学生,同学们也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纷纷表示将以吴玉章老校长为榜样,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为民族复兴、强国建设贡献先锋力量。

本次活动得到了东方曙光专项基金及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


玉章故里 深厚情谊

红色血脉 精神传承

“一辈子做好事”,代代相传

老校长的精神,历久弥新

是劳动模范,也是玉章新人

争当先锋,不负时代

在各自的事业中续写华章

勇做新时代的先锋闯将!

(编辑:吴嘉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