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一场瑞雪再次覆盖吉大校园。初春的气温虽然尚低,但我校中心校区南苑五公寓A区博士生讲师团(以下简称“博讲团”)活动室中,气氛温馨而又热烈。本学期,为提高讲师们的宣讲水平,博讲团组织讲师每周五开展试讲和交流。“第一次试讲顺利结束,四位讲师全程脱稿,收放自如,欢迎更多的讲师参与到后续的试讲活动中来。”博讲团指导教师高越全程参与并悉心指导,听完讲师们的试讲,她感到非常欣慰。

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具体指导下,自2010年6月成立以来,博讲团紧扣时代主旋律,以浸润教育为切入点,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围绕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措施及时政热点开展学习和宣讲,引导青年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目前,博讲团现有顾问6人,专业指导教师27人,讲师49人,累计宣讲4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5万人次,宣讲效果显著。

以青春之名,传时代新声

“重学好学、善学能学,做理论学习的‘排头兵’;知行合一、以知促行,做宣传阐释的‘主力军’;赓续文脉、勇毅前行,做文化传承的‘先锋队’。”2023年12月22日,在“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开展学习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动员备课会”上,校党委书记姜治莹对博讲团提出了殷切希望。

“习近平文化思想,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自立、实践上的自强、精神上的自觉、文化上的自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树立了导航灯塔、指路明灯。”备课会上,校党委副书记、博讲团顾问韩喜平作的专题辅导,为博讲团成员如何开展好理论宣讲指明了方向。

无论是政策支持力度,还是具体实际工作,学校党委都给予博讲团全力支撑和保障。在学校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博讲团鼓励讲师努力发挥青年学子的聪明才智,在宣讲方式上下功夫,在增强宣讲的吸引力、向心力和针对性、实效性上做文章,既要讲清真理,又要讲好道理,使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形成强大“磁场”,让宣讲对象听起来共鸣、学起来解渴、品起来回味。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新征程·青年讲”吉林大学博士生讲师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系列活动集中备课会第一时间召开。“博讲团应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贡献个人力量,展现良好青春风貌,力争将博讲团切实打造成一支素质过硬、作风优良、能担大任的新时代青年宣讲队伍。”党委研究生工作部部长赵玥表示,研工部全方位、全过程支持博讲团建设。

从系列活动策划到组织集体备课会,从宣讲协调实施到后期宣传报道全过程,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不断加强对博讲团发展方向的规划,积极协调校内外相关单位,聘任高水平顾问、指导教师团队,强化讲师培训,完善评价激励机制,高效组织博讲团宣讲活动。同时,研工部形成了《青年宣讲党的创新理论专题研究》一书,从丰富生动的宣讲实践中凝练宣讲理论,为推动青年宣讲工作提供理论支撑。

2023年秋季学期,博讲团陆续开展了“PPT制作技能培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文化自信”等专题培训,致力于打造一支专业化、规范化、品牌化的讲师团队。

成立14年来,博讲团坚持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创造,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了“准”“活”“新”“实”的宣讲目标,形成了“善学”与“善讲”相统一、“解惑”与“解渴”相贯通、“守正”与“创新”相衔接、“线下”与“线上”相联动、“数量”与“质量”相均衡、“校内”与“校外”相兼顾的宣讲理念,博讲团成长为了理论宣讲的“生力军”。

站一方讲台,发一束光亮

作为学校理论宣讲工作的一支骨干力量,博讲团坚持常态化开展宣讲活动。每逢党的大会、全会,全国两会等重要节点,博讲团在学校党委领导下,提前谋划、精心准备、快速反应,迅速掀起校园宣讲热潮,使党中央的最新精神、重大创新理论等第一时间进入师生头脑。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以来,学校不断掀起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领学、督学、促学、共学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来自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12位博讲团指导教师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重大论断、重要论述等内容分专题对全体讲师进行了重点培训,以期最大程度上帮助讲师捋清思路,抓准框架,精磨内容,帮助讲师在宣讲内容上讲出道理、学理、哲理。

博讲团指导教师组组长邵彦敏表示,博讲团要切实学深悟透读懂党的二十大报告相关精神,发挥科研优势,突出创新亮点,推动博讲团将宣讲工作紧密贴合党的二十大报告精神,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同向同行。

2022年以来,博讲团陆续走进我校各研究生培养单位,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听完‘全面把握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的宣讲,我也想到了我的这十年,从一名初中生成长为了一名研究生,我们一直在与祖国同行。未来,我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深耕,勇做奋斗者和追梦人,在青春的赛道上收获下一个十年的精彩。”文学院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研究生梅凯在听完讲师宋宇奇的宣讲后感慨颇多。

讲师在阐述理论的同时,结合学科背景及相关知识,将理论讲出高度、讲出热度、讲出亲和度,让同学们能够听得懂、听得进、听得透,能够在宣讲的感染下,成为党的最新理论、大政方针、时政热点的“知之者”“好知者”“乐之者”。

博讲团既立足校园宣讲主阵地,又走出校门、拥抱社会,深入高校、社区、企业、乡村、军营、网络、机关等。第18期博讲团团长楚洪涛走进长春华能九台电厂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讲结束后说:“台下掌声响起的一刻,我感到无比的骄傲。我知道,这掌声不仅是对我和博讲团的认可,更是为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喝彩。”

在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的同时,博讲团还充分发挥我校综合学科优势,为群众带去心脑血管疾病科普,为一线职工送上企业民主管理知识,为乡镇干部讲解智慧农业前沿科技,为边防检查干警传递大国外交最新动态……讲师们用心备课、用情宣讲,讲出了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学习热度,更讲出了吉大青年的风采,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2月3日,农历小年,由山东大学主办的“展青年风貌,汇青年新声”联学共讲活动(第一场)在线上举办。讲师宁新杰受邀作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的主题宣讲,展现了博讲团“金牌讲师”的能力和风采。

博讲团成立以来,先后受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高校邀请,参加“砥砺奋进新征程青春献礼二十大”高校接力宣讲活动、“青春领航强国有我”十四校马院学子联学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活动等校际联合宣讲活动,相互交流、激荡思想,通过朋辈之间的交流互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

“博讲团培养了我、成就了我,正是这份经历让我有幸走出书本、走出校园、甚至走向全国。”我校博讲团首批“金牌讲师”刘一帆说,博讲团让他有机会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把科研与宣讲有机结合,在研究中增加宣讲的理论深度,在宣讲中培养研究的问题意识。

在宣讲中,博讲团注重宣讲范围的“广覆盖”,既扎根吉林大地,又面向全国开展校际联学联讲联建,实现校内、校际、校外宣讲三个维度的统筹规划。坚持对象化、分众化宣讲,推动“七进七讲”,在宣讲过程中彰显精品化、特色化、专业化的优势,感谢信和邀请函纷至沓来,知名度与影响力不断增强。

除此之外,博讲团还圆满完成了全国高校宣讲联赛东北赛区组织工作,荣获集体一等奖。开展了“凝聚精神力量激发使命担当”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系列宣讲,推动主题教育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效。

2023年,博讲团的好消息频传。博讲团被评为中宣部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作为吉林省内唯一高校理论宣讲集体,博讲团荣获吉林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表彰。同时,博讲团还荣获吉林省政研会2023年度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一等优秀案例。

在宣讲过程中,博讲团构建了“横向到院系、纵向到宿舍”的大宣讲格局,探索出了“辅学讲评”一体化工作体系、“中心+小组”的扁平化组织体系、“一主双辅”的培训备课体系、“一+六+X”的宣讲体系、“一审双检”的责任体系等体制机制,打造了讲师全员宣讲、流程严格把关、对象全面覆盖的宣讲气象。相关活动和经验获得新华网、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等多家媒体的宣传报道,被学习强国、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教育部思政司网站等平台转发。

近年来,博讲团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影响。讲师们在宣讲中信真理、厚学理、合情理,使理论宣讲“活”起来、“动”起来、“鲜”起来,深入“社会大课堂”,在社会大舞台上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让宣讲入脑入心,做到“展学术之翼,播思想之火”。未来,博讲团将继续加强思想学习和理论宣讲,只争朝夕,顽强奋斗,用吉大之声为思想宣传注入亮丽的青春之光,共同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