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4日,中国人民大学“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与广西百色市右江区对接见面会在百色市右江区党办楼顺利举行。两名青年学子正式入驻基层单位,开启为期6周的沉浸式实践。项目聚焦基层治理创新,通过“干中学、学中干”的实践模式,推动青年智慧与革命老区发展需求深度融合,为新时代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动能。
深耕基层:践行青春使命
此次实岗锻炼紧扣右江区发展实际,围绕以下领域展开:
基层治理创新:实践队员白天深入市区各产业园区开展实地调研,走访印象·那西文旅景点,系统体验了景点特色文化、以及深入了解文旅中心运行等现状;夜晚在区政府办公室进行电话访谈,连线区政府各部门如区发改局、农林集团等一线工作者,收集各部门反馈意见以及工作总结汇报,统筹整理相关材料形成台账以供后续会议及座谈来更好地了解右江区当前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笔耕基层沃土:在右江区政策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中,实践队员以严谨细致的态度深耕文字阵地。每日清晨,队员们便着手梳理中央最新政策文件、习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陈刚书记针对地方发展的部署要求,逐字逐句提炼核心要义,作为撰写发言稿的理论根基与方向指引。在面对政策通知文件的起草与打磨时,实践队员更是下足功夫:先对照上级精神校准政策方向,再结合右江区各部门工作实际调整表述——从政策通知文件的具体内容,到格式排版的相关规范,都要反复与各部门沟通核实,确保文件既符合顶层设计,又贴合当地发展实际。
砥砺奋进:传承红色基因
作为百色起义发生地,右江区红色文化底蕴深厚。实践期间,队员专程参观百色起义纪念馆,重温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奋斗历程,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点,上了一堂立足于革命老城的“大思政课”。队员在实践日记中写道:“在纪念馆看到‘百色新青年论坛’的史料,更坚定了我用文字记录基层、用行动服务群众的初心。”在黄文秀先进事迹陈列馆里,她攻读北师大硕士时的笔记、驻村工作日记中密密麻麻的民情记录、田间地头与村民交谈的照片、牺牲前最后时刻的工作影像......这位“时代楷模”用30岁的生命长度,丈量出基层工作的价值深度。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当以她为镜,在乡村振兴的“长征路”上,书写属于人大人的青春答卷。
结语
此次实岗锻炼让队员们打破了认知的偏差,亲身感受基层政策在草拟、执行过程中的难点、堵点以及产生的实际效果,理解“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复杂性。只有在泥土里扎过根,才能理解大地的脉搏;只有在风雨中弯过腰,才能撑得起责任的天空。当青年智慧遇见红色热土,一场关于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正在右江河畔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