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科学家精神和加强作风学风建设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文学院于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组织研究生围绕“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主题,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活动,在全院营造了风清气正、求真务实的科研氛围。
一、主题班会研讨:集体共研,凝聚共识
2021级博士班召开“坚守学术初心筑牢学风根基”主题班会,围绕学术诚信、毕业论文规范、小论文投稿三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会上,班主任李丙权结合学术不端案例,强调要敬畏学术规则、严谨对待数据、担起维护学术声誉的责任。王鑫、巩可欣分别从各自研究方向分享了学术诚信实践。在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探讨环节,闫郁文、胡鹏飞交流了文献综述撰写、论证逻辑构建等经验,李丙权补充指出创新要立足扎实基础,遵守学校相关规定。小论文投稿经验交流中,王鑫、巩可欣、闫郁文、胡鹏飞分别分享了精准选刊、避免一稿多投、应对拒稿心态及署名规范等内容。最后,李丙权老师总结强调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寄语同学们坚守诚信,追求卓越,营造良好学风。本次班会强化了学术自律意识,为同学们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
2023级博士班召开“坚守学术初心,筑牢诚信根基”主题班会,班会依托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等资源,线上自学后,线下结合党支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展开讨论。陈浩、陈奎州、卢伟填等同学代表分别从古籍研究、理论创新、文学评论角度分享感悟,强调坚守学术诚信、立足中国现实的重要性。班长谷乾鹏总结道,诚信是为学根本,需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现实做真学问、实学问。此次活动深化了同学们对科研诚信的理解,助力营造严谨治学的学术氛围。
2024级硕士一班召开“以文载道,以信立学”线下主题班会,班长冯欣悦主持,陈曦领学《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等内容,强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明确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解读“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打造战略引领力量”等核心议题。张达、林爱珍、向恩、王军铸等同学结合专业分享感悟,提出助力语言规范体系建设、立足国情实干担当、构建中国特色理论框架、关注时代推动跨学科研究等观点。本次班会将理论学习与专业结合,强化科学道德意识与治学态度,提升班级思想政治素养与学风建设水平。班级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持续深化学习,投身教育强国建设。
二、云端学习与资源整合:数字赋能,自主学思
2024级博士班依托“风启学林”平台开展“云端观影+互动研讨”,筑牢科研道德根基。活动精选科学家精神宣讲、学术道德与人工智能等主题视频,全班39名同学分组完成学习及《学术规范知识自测问卷》,并围绕“科研创新与学术伦理的平衡点”展开深度研讨。期间特别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结合中国科学院《诚信提醒》等内容,强化对数据伪造、论文代写等学术不端行为的警示。本次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推动学术规范入脑入心,班级后续将举办“学术规范知识竞赛”,持续深化诚信教育。
2024级硕士二班整合有关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平台资源,供各位同学自主学习使用,进一步巩固了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学习成果,形成长效学习机制。
三、榜样引领与经验分享: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022级硕士一班开展“崇真求实强学风,守正创新担使命”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教育活动,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并观看宣传视频。班长伍江雨、何艺晗强调崇真求实的科研底色与创新根基,结合论文答辩阶段指出需严守学术规范、增强创新意识。随后,班级以“云端+线下”形式观看“风启学林”平台专题视频,廖宜顺教授分享科研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引发跨学科合作思考。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高明昊以自身经历强调学术严谨性,展示《科研日志》体现治学态度。活动通过“学-践-悟”闭环设计,推动科学道德入脑入心。班级将以《纲要》为指引,探索“团建+学风”“专业+思政”融合路径,践行学术科研报国使命。
2023级硕士一班以“崇真求实强学风,守正创新担使命”为主题,通过带头领学、小组讨论等自主学习形式,探讨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意义,营造良好学术生态。黎泳涵、虎子涵、黄翎、朱紫毅等同学先后发言。黎泳涵强调学术道德是科研基础,需抵制学术不端;虎子涵指出科研要“求真”,应踏实对待研究环节;黄翎认为科学道德是人文精神试金石,文学研究者需拒绝浮躁、严谨治学;朱紫毅表示要筑牢学术根基,以创新求实担青年使命。班级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通过主题班会、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持续推进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引导同学将相关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发挥特长,深入反思
2022级硕士二班通过线上会议开展 “崇真求实强学风,守正创新担使命”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教育活动。活动中,全班同学共同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围绕人工智能赋能科研应用的科技伦理治理展开研讨。同时,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并结合学校《研究生手册》,强化开题、中期考核、论文送审、答辩等毕业环节的规范意识。此次活动旨在引导研究生感悟科学家精神内涵,涵养优良学风,明确学术规范要求,为顺利完成学业及科研工作筑牢道德与规范根基。
2023级硕士一班由班委牵头开展分专业学习研讨。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孙畅结合专业分享体会,认为语言优势可助力学术规范,古训是科研精神源泉,语言在科学道德宣讲中作用显著,需以科学家为榜样筑牢诚信底线。古典学专业同学学习《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从教育公平、创新驱动、改革创新三方面谈体会。电影学专业杨紫晴指出科研需严谨态度与道德操守,应反思学术不端危害,重视团队协作规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郑斯婷学习科研诚信网内容,强调 “求真唯实” 是语言学研究根本态度。此次分专业学习研讨,让同学们结合自身专业深化了对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的认识。
2022级博士班利用学科多元优势开展系列专题研讨——文字学和文献学关注文献引用规范、语言学和比较文学聚焦跨文化研究伦理、古代文学等侧重文本解读客观性;还组织“学风大家谈”分享会,邀请优秀博士生和青年教师分享经验,定期推送学术规范内容,建立学术互助机制,引导博士生树立正确学术价值观。班委指出,学风建设是科研创新的生命线,全班同学处于博三下学期,正值博士论文写作的冲刺时期,希望通过本学年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举措,引导全体博士生同学树立正确的学术价值观,恪守学术规范,弘扬优良学风,踏实、稳健地完成自己的学术写作。
优良学风不仅是科研发展的基石,更是人才培养的灵魂所在。文学院以“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系列活动为契机,将诚信意识深植于学生学术生涯之初,将优良传统转化为内在追求和外在规范,以多维机制构建风清气正、崇德尚学的研究氛围。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学术诚信教育,凝聚专业力量、文化力量与育人力量,引导广大学子在“守正”“创新”中坚定学术理想,在“求真”“务实”中勇攀学术高峰,真正让学风之光照亮学术之路,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贡献人文学科的智慧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