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回信精神,聚焦研究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领域,在育人动力激发、育人资源统筹、育人责任明晰上发力,建设有情怀、有特色、有实效、有创新的石油石化学科领域世界一流的高水平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培养造就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

筑牢思想之基,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全面实施基层党组织领航工程、头雁工程、先锋工程,激发组织育人活力、提升组织育人实效。一是创新支部设置形式。目前我校学生党员4965人,其中研究生党员4039人,本科生党员926人。

研究生党支部212个,依托重大项目组、创新团队等创新研究生党支部设置研究生党支部173个,其中研究生纵向党支部48个(跨年级)、科研团队党支部2个(导学团队、课题组)、研究方向党支部123个(专业方向)。一批国家级人才、学科带头人担任党支部书记,强化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二是创新理论学习平台。开展领导讲党课、劳模讲精神、教师讲成长“三讲”进支部活动。

建立“四个一”组织生活模式,固定每月第一周周四下午全校研究生党员开展组织生活,参加一次政治理论学习、参加一次业务学习、讲一个学校教师育人故事、参加一次党员应知应会考试。开展样板党支部“1+4”示范共建活动,推动理论学习入心入脑。

三是创新党建活动载体。定期组织党建工作坊、研究生党员讲微专业、国旗下宣讲活动,举办“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学生党支部书记微党课大赛、“学史爱校 悟思传薪”党史校情应知应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凝聚奋进之魂,践行教育强国使命

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为行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一是不断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聚焦师生两大群体,建立起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召开全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举办高水平学术科研活动和丰富的导学互动活动,制定“主题教育月历”,结合研究生学科特色和年级特点,精准内容供给。

配齐建强研究生教育管理队伍,进一步凝聚育人合力,提高育人实效。出台《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十项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文件,做好制度保障。

二是持续提升有组织科研能力。以科研大平台、大项目、大团队支撑拔尖创新研究生培养,鼓励研究生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两深一非”前沿领域、攻克关键“卡脖子”难题,超前布局核心技术领域人才培养,增强学生服务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主动性和责任感使命感。

三是打造政产学研结合新载体。联合中国海油建立石油精神教育基地,建设12个专题课程、3个沉浸式体验课程、18场“能源强国 能源报国”网络公开课等。

与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科研院所建立了243个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

奏响奉献之歌,坚守能源报国初心

坚持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贯穿到立德树人全过程,涵养新时代能源强国、能源报国价值追求。一是获得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充分肯定和亲切关怀。2020年7月和202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给学校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和中亚留学生回信,三年两回信体现了对学校办学追求、成效和贡献的充分肯定。

二是培育了一批标杆示范群体。学校先后获全国党建优秀成果一等奖、首批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特色项目、首批北京市百个优秀支部工作法、第七届首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实效奖特等奖等奖项。

共有“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0个、“全国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2个、全国高校“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3名。

三是形成了“育人—成才—回馈”的良性循环。学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保障党和国家重大政治活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疫情防控大考中,展现了强烈的政治担当、使命担当、青春担当。

近三年,石油石化相关专业近60%毕业生投身国家能源行业就业,为国家西部建设、能源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肩负与行业同题共答的重大责任,向着能源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的宏伟目标阔步迈进,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