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周宁团县委、宁德市周宁生态环境局、文旅局、乡村振兴办与中国人民大学“理解中国”实践团队举办座谈会,本次会议由团县委副书记徐小丽主持。座谈会围绕“旅游助力周宁乡村振兴”主题展开,从“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四个维度进行交流,讨论周宁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规划和未来挑战。

2022年7月21日至7月25日,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的“理解中国”学术实践团队深入福建省宁德市周宁县开展调研。团队以“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为主题,围绕“红色旅游、民俗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生态农产品价值实现”为四条主线,通过红色基地参访、生态旅游景区参访、基层访谈、座谈会交流等多种形式,在周宁县的生动实践中增进对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认知。

薪火传承,讲述红色故事:

7月21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咸村镇红色旅游基地。实践团队先后前往茶广革命老区基点村、碧岩村闽东特委机关旧址,了解学习闽东特委机关的“横坑事件”等革命历史故事,重温党史、缅怀先烈。实践团队学习了叶飞、范式人、郭文焕、戴炳辉、罗富弟共五任闽东特委书记及老区人民为革命作出的重大贡献,学习了碧岩村魏奉善、魏祖炎、魏坤蕊等革命烈士的赤胆忠心。生动的故事给调研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立志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精神。

挖掘特色,发扬民俗文化:

7月21日下午,实践团队首先前往咸村镇洋中村孙家大院古民居建筑群,通过参观古民居的飞檐翅角、雕梁画栋等装饰,认识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同时,了解百年古厝孙家大院古民居修缮保护和活化利用的双重举措,认识民俗旅游给古民居注入的新活力。随后,实践团队前往畲族行政村云门村,参访周宁县文化馆云门分馆,了解学习畲族传统风俗的保护与传承情况,认识云门畲寨的旅游产业发展对脱贫的重要贡献。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使调研团队深入领会了发扬优秀民俗文化与乡村振兴激荡出的新机遇、新发展。

以绿为基,铺就生态底色:

7月22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周宁县乡村振兴服务中心,深入了解周宁有鲤投资有限公司如何打造周宁县各类农特产品公共品牌的情况。实践团队参观了高山冷凉花卉、高山云雾茶、高山马铃薯、中华鲟鱼子酱等生态农产品及品牌的建设发展,了解了生态农产品“直播间”的宣传销售形式。丰富多样的生态农产品让实践团队从理论走入现实,深刻理解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融合的绿色路子。

7月22日晚上,实践团队前往浦源村鲤鱼溪景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鲤鱼溪发展方向——“鲤鱼溪有文化,有传统,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团队观赏了水幕灯光秀,了解了鲤鱼溪传说和当地居民“爱鱼护鱼,人鱼同乐”的优良传统。

7月23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周宁九龙漈风景名胜区,参观一级瀑布、“四叠瀑”、“鸽子峰”、“金鱼峰”、“腾龙峰”等景观。7月23日下午,实践团队前往七步镇后洋村,参观“七彩后洋”、“七彩水稻”,参访“三库”生态文明实践基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森林是水库、钱库和粮库,也是碳库”生态文明理念,了解当地“林养、林种、林游”的发展模式。实践团队进一步领悟了生态旅游业和生态农业互动发展的优势,体会到绿水青山正在加快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

7月24日上午,实践团队前往仙风山看云海观日出,深入感受周宁县优越的自然风光。几天下来,实践团队深入体会了优美环境释放的生态红利,对周宁县的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产品的发展有了更为具象的认知。

为期五天的周宁调研已结束,成员们围绕“旅游助力周宁乡村振兴”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员们认为,周宁县红色资源丰富、民俗文化深厚、生态环境优美,生态农产品丰富,亦是避暑旅游康养的好去处。非常荣幸能够有此机会感受周宁县人民的热情好客,领略周宁县丰厚的人文资源与优美的生态环境。此行收获颇丰,将生态振兴、乡村振兴等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切实发掘“旅游”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之一。团队此次实践旨在发掘梳理周宁县旅游助力乡村振兴的良好做法与实践,探索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新模式,也为周宁县创建生态友好型的乡村振兴之路积极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