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中国人民大学“理解中国”学术实训团队前往山东省禹城市,对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问题进行调研。此次调研旨在解决当前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已成为热点问题。如何确保土地权益、维护农民利益,同时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理论与实务关注的焦点。

禹城市作为国家33个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地区之一,其实践经验具有典型意义。团队此行,主要是希望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禹城市在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面的实践经验和问题,为全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参考。

调研团队首先访问了禹城市中创智谷产业园区,与开发商、村民等各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在交流中,团队了解到,在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过程中,实践中确实存在政策不清晰之处,如土地权属界定、农民利益保障、土地流转合同的法律效力等。

此外,团队还了解到,禹城市在坚持“审慎稳妥推进、守住底线红线、节约集约用地、同地同权同责”四项原则的基础上,在守住“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 粮食生产能力不减弱、农民利益不受损”四条底线的前提下,探索形成了“同地同权、布局规范、增存统筹、公平公开、高效配置”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禹城模式”,初步解决了乡村振兴“钱从哪里来”“产从哪里兴”“人往哪里去”“组织如何强”等问题。

在具体成效上,团队了解到禹城现入市土地512亩,建设万创、中创两个产业园。该产业园坚持环保主导产业定位,以净水设备、消防环保装备为主导产品,招引诚诚消防、汇鑫水处理等23家环保上下游企业进驻,产业集聚度达到83.5%,带动周边近2000名群众就近就业。

团队对禹城市的政策推进给予了高度评价。团队认为,禹城市的实践经验为全国的土地制度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同时团队成员与禹城市自然资源相关负责人员也形成共识,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法律问题仍然复杂,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表示,他们将根据此次调研的结果,撰写详细的研究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建议。团队希望通过这次调研,能够为我国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实践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在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的同时,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

(编辑:殷知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