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传统、红色基因锤炼复兴栋梁、强国先 锋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讲话

安琪 社会与人口学院2021级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向全国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勉励同学们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这一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送给全国青年的节日礼物,饱含总书记对“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念兹在兹的牵挂,承载着党对青年一代始终不移的关爱,寄托着党对新时代新青年接力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心和殷殷期望。

始终将青年的培养与教育摆在突出位置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为党创办新型高等教育百年进程的缩影,中国人民大学的创建与发展恰是党坚持发现与重视青年、引领和依靠青年、相信与成就青年的生动实践。百年党史中的中国人民大学校史,也映照着党对青年成长和发展的期许与厚望。

“革命传统、红色基因”八个字在总书记的参访中被反复提及,总书记说:“中国人民大学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党的关怀下发展壮大,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鲜明的红色基因。”这“革命传统,红色基因”来源于共产党领导人民为民族解放、民族复兴前仆后继的伟大征程。1937年,一句“到延安去”成为了中华大地上最响亮的口号,受到中国共产党救国精神的强烈感召,四万青年先后奔赴这座陕北小城,决心以青春热血投身抗日疆场。在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的熊熊烽火中,中国共产党率先认识到抗战教育的重要性,决定在延安创建陕北公学。办校之路筚路蓝缕、举步维艰,中共中央数次指派红四方面军干部与战士参与筹建,调派何干之、艾思奇等人出任政治教员。毛泽东高度重视陕公的教学工作,先后十多次到陕公发表讲话,亲自为《援助陕北公学》撰写题词。在党的支持与关怀下,陕北公学燃起一簇又一簇足以燎原的革命星火,绽放了照亮漫漫长夜的万丈光芒。

中国人民大学生于抗战洪流里,长于社会主义建设浪潮中。从炮火纷飞中的救亡图存、复兴年代里的蜗行摸索到新时代的砥砺奋进,在不同历史时期几代人的接力奋斗和接续传承中,革命传统、红色基因始终是中国人民大学最鲜明的底色,更成为了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不竭精神源泉,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大人成长为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革命传统,凝结一腔爱国情。在总书记看望的老教授座中,有中国人口学和老年学创建人邬沧萍。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毅然放弃美国的优渥生活,义无反顾回到彼时一穷二白的祖国。红色基因,牵系一颗为民之心。被称为“小裤脚教授”的艺术学院教师从志强扎根基层,投身艺术乡建,为“无基础、无特点、无优势”的宁海葛家村、山谷尽头的鄞州城杨村描摹出建设“国际旅游村”的大梦想,点亮奔小康的希望之光。心系祖国发展是不同时代、不同专业的他们共同的坚守,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便是他们矢志不渝传承红色血脉的真实写照。

总书记的讲话中,有一句对人民大学的评价重若千钧、振奋人心又带着让人热泪盈眶的力量。那便是“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这句话与历史风烟里的激情岁月遥相辉映,也是对中国人民大学当下发展成就的肯定。前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先辈栉风沐雨,攻坚克难,赋予了今日之青年更充分的发展条件、更多人生出彩机会、更全面的保障支持。今天的人民大学被誉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作为在这面先辈们用血汗塑造、铸就的旗帜下学习、成长的时代青年,学校身上带着红色印记的美誉、闪耀着光辉的革命血统与红色基因绝不是我们洋洋得意用以自夸、炫耀的标签,我们更没有资格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无所作为。向英雄学习、向前辈学习、向榜样学习,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的应有之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才是我们对先辈最好的致敬、对历史最大的负责。

革命传统、红色基因锤炼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以“复兴栋梁、强国先锋”作为对个人的要求与成长目标,砥砺初心,接续奋斗,是对我党百年革命传统、红色基因的最好传承;主动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基因,是成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接棒人,成为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必由之路。

“广大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是对我们全国青年的谆谆重托和明确要求。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责任重大,从百年伟大征程的革命传统、红色基因中不断汲取力量,以昂扬的姿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浪潮中。在新时代的跑道上庄严接棒,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我们有信心、有能力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