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中国理论”名师大讲堂系列邀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校(院)长、机关党委书记龚维斌教授作“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创新”主题讲座。本次讲座由社会与人口学院2020级社会学专业博士生潘桐主持,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线上直播,近200名师生在线参与。

龚维斌教授围绕着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这一主题,从形势、概念、思路三个维度出发,详细全面地论述了新时代中国社会发展形势、社会治理的内涵以及如何创新社会治理这几方面内容。

观点回顾:

一、当前中国社会面临的形势如何?

喜中有忧,喜是主流,忧是支流。

“喜”表现在我国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党的领导下创造了两大奇迹,一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二是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挑战,包括组织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结构的复杂化、需求结构的高级化等等对社会治理提出新的要求,这是“忧”的方面。

二、社会治理的概念是如何提出的?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被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发展。新世纪之后,大家发现经济这条腿长社会这条腿短,社会矛盾频发,这时我们提出要建设和谐社会。十七大之后,我们提出了要完善社会管理,将社会管理作为社会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社会治理”,将社会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三、什么是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概念,是对“社会管理”和治理理论的重要发展。在2014年3月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了社会治理的内涵和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也为创新社会治理理论提出了明确要求。社会治理首先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政府和相关多元主体的作用,立足公平正义,以实现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为核心,协调利益关系,处理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防范社会风险,促进社会认同,保障公共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实践活动。

四、社会治理包含哪些维度?

从理论上讲,社会治理包括正常状态下的社会治理和非正常状态下的社会治理两种情况。简而言之,就是常态社会治理和非常态社会治理两个维度。

我们现在大多数人讲的社会治理实际是指常态社会治理,是指社会有序运转时期的社会治理,通常和风险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或者说风险管理就是社会治理的主要形式。非常态社会治理是指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期的社会治理,主要包括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两种形式。像我们现在应对疫情,要采取一些特殊措施,这就是应急管理,如果程度加深就是危机管理。因此,也可以说,社会治理有三种状态或三种类型,即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和危机管理。

五、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如何定位?

主要是指政府-市场-社会三分法当中的社会,一般指个人、家庭、社会组织、社区这些有形的主体,另外还有民生事业的一些具体领域,如: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还包括社会制度、社会设置、社会规范,还有交换、冲突、对立、协作、妥协这些社会行为、社会心理等,这些就叫社会领域。我们讲社会治理,社会既是主体,也是客体。讲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要把社会的定位定清楚。

六、如何进行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治理创新首先要发育社会,这需要“八社联动”。一是发展社会事业,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共享发展。二是要优化社会结构,特别是要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比如,要保障大学生通过个人努力能够实现个人梦想,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三是要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的重难点在基层,基层最主要的就是城乡社区。四是要建设社会基础设施,社会要良性运行、协调发展,需要社会规范建设和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五是要发展社会性组织,包括人民团体、城乡居民自治组织、民政部门登记的几类社会组织、面广量大的草根组织这四种党政机关之外的社会性组织。六是规范和引导网络社会,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七是要培养社会治理人才,重视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八是要扩大社会参与,协商民主、舆论监督都是重要的参与方式。

七、如何进行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哪?在基层。一般来说,基层是指县区以下,包括乡镇和村庄、街道及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力量向基层辖区居民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利益协调、矛盾纠纷化解、创造平安和谐舒适生活环境的活动。而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

八、如何进行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哪?在基层。一般来说,基层是指县区以下,包括乡镇和村庄、街道及社区。基层社会治理是指在党的领导下,运用包括政府在内的多种力量向基层辖区居民提供民生保障、公共服务、利益协调、矛盾纠纷化解、创造平安和谐舒适生活环境的活动。而社区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点。

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在于五个方面:第一是体制与机制,要讲求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在党的领导下,各种民间组织要调动起来、发展起来。第二是核心和重心,在于做“人”的工作,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关键是围绕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安居乐业来做工作。把人的权益、民生需求保障好了,社会秩序就有了可靠的前提、稳定的基础。第三是方式和方法,在基层我们特别强调自治,自治为先,法治德治相结合,实行民主协商、网格化管理。第四是人才与人心,社会治理要有一批专业性的人才,要重视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把工作做到心里去。第五是风险与应急,要求我们重视底线思维,注意突发事件的应对,补齐紧急状态下的基层短板。

九、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该做些什么?

我们有责任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用总书记的话讲,“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同学们现在视野都非常开阔,我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总书记的要求,立足中国基本国情,立足我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做真正的学问,做大学问,把学问做好了,服务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