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入选批次第二批

入选高校复旦大学

支部名称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硕第一党支部

划分类别创新支部工作方法

案例名称做好“宣言精神”忠实传人

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硕第一党支部秉持“星火相传,凝信行远”理念,充分发挥中文学科专业特色,深耕红色文化,弘扬建党精神,厚植主流文化根基。具体做法如下:

1.聚焦理论学习,狠抓信仰教育。原原本本学,强化信仰教育。支部结合“四史”学习,将“宣言精神”学深、悟透、讲好;组织支部读书会,精读《共产党宣言》;聆听红色理论讲座29场,打造云游望道旧居线上微党课,制作“复旦大学中文系:我们的望道之行”视频,汇报学习心得,交流学习体会;微信公众平台开设支部专栏,展示支部成员学习成果。发挥学科特长,提升理论内涵。支部开展“中译百年,文心永恒”主题组织生活,组织党员从自身专业出发,结合专业知识深入分析《共产党宣言》文本内涵,探讨“《共产党宣言》的空间地理学批判”“《共产党宣言》中的‘民族’概念”等;对《共产党宣言》文本进行细读,从语言学角度分析望老中译本的文字魅力;进行学术溯源,展现陈望道老先生与复旦修辞学的一脉相承关系。

2.创新学习形式,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深化支部成员对陈望道先生事迹、《共产党宣言》精神的理解,支部开展“争做‘宣言精神’忠实传人”知识问答竞赛,激发党员理论学习积极性。支部鼓励党小组自主命题,党员创新答题形式,竞赛环节后开展自主交流,形成热烈讨论氛围,充分调动支部成员理论学习自主能动性,提升学习成效。疫情期间,支部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资源,组织云参观《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活动。支部书记担任《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长,带领支部成员线上云游《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云展馆中《共产党宣言》刊印实物、印刷所等珍贵史料,生动呈现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及其中译本翻译、印刷、传播的历史原貌。支部成员重温望老作为革命先锋、教育家、理论家的英雄事迹,感受望老与复旦、与中文系深厚的情感联结。

3.发挥学科特长,传承红色基因。基于中文系深厚的文学理论、美学、文学创作等审美素养根基,支部开展“品味真理味道”系列文化创作活动。第一,举行“宣言精神”文创活动,以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为题材设计海报、书签、文具等红色文创产品,让“宣言精神”看得见、摸得着。第二,举行“学习‘宣言精神’”诗歌创作活动,选取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展示和朗诵,以文字力量传承“宣言精神”。第三,鼓励支部成员创作陈望道先生相关事迹的题字、绘画作品。

开展红色实践,重温信仰力量。心有所信,方能行远。支部和中文系教师支部共建,共同前往浙江义乌陈望道故居实地参访。在此次初心之旅中,师生们参观陈望道故居,聆听望老的侄女讲述伯父的人生故事,受益良多。寻访红色足迹,感悟初心力量。支部成员在三年多的时间里多次前往浙江义乌、金华、嘉兴等地,沿陈望道老校长翻译《共产党宣言》的履痕,重走信仰之路。学习“宣言精神”,讲好真理故事。王君婷等4名支部党员经层层选拔进入“星火”预备队,接续传承红色基因,承担重要运营职能,面向新生组织“宣言精神”全覆盖教育,线上线下达万余人次。支部党员亲身参与志愿讲解服务,完成从学习者向讲述者的身份转变。

(编辑:殷知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