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1日,习近平主席在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之际专门发来贺信,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为大学开创军队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新局面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国防科技大学是全国首批试办研究生院的高校,全军院校调整改革以来,我们突出强化政治培塑,持续建强战斗堡垒,聚力营造育人环境,不断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优势。

一、强化政治引领,培养坚定举旗人合格接班人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党支部把关定向作用,构建具有军校特色的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的人手中。一是持续加强科学理论武装。把培塑学员对党绝对忠诚作为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质工程,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发力,强固思政教育主阵地。广泛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活动,依托博硕宣讲团理论“轻骑兵”进行自我学习和理论宣讲,开展热点敏感问题辨析引导,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人才培养的底色纯正。博士学员路阔、李阳分别获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冠军。二是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编印《军人研究生学员教育读本》,聚焦14个现实问题,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格落实教育计划备案制度,确保年度有方案、月度有计划、每周有考勤。常态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暨“好课推荐·精品共享”活动,组织集体备课、观摩评比,用好学习强军APP、“国防科大研究生院”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手段,打造思政“金课”。专业力量建设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开展心理讲座、培训心理骨干,每年举办心理健康文化节,学员心理素质稳步提升。5年来,数千名军人硕博士从这里奔赴部队建功立业,100%服从分配。近3年,170人主动分配到新疆、西藏、海南三沙等艰苦边远地区献身国防事业,部队反映好。三是打造军事特色校园文化。贯通培养全程开展仪式教育,每年举办入学入伍仪式、学位授予仪式、赴部队岗位实践开训动员、授予晋升军衔和宣布命令大会等,不断强化学员军人职业荣誉感。建设荣誉墙、荣誉室,把习主席的指示要求和党史军史校史上的重大事件、英模战将、名师大家等制作成灯箱、油画、挂板、雕塑,打造“行走的思政课”。举办毕业晚会、歌咏大会、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建强用好23个文化体育宣传俱乐部,常态开展“奋进杯”群众性文体活动,举办军事体育特色运动会,持续激发学员献身国防、矢志强军的热情。

二、强化组织功能,担当人才培养职责使命

我们坚持把强化基层党组织功能作为一项基础性根本性工程抓紧抓实,大力建设能够培养一流人才的战斗堡垒。一是提升规范化建设质效,打造政治品格淬炼平台。大力实施战斗堡垒强固工程,从制度规范、实际操作、疑难解答、共建共享等方面对基层党建工作进行全面规范,形成基层党组织年度工作清单、基层党建工作90问、微课40堂、线上资料库等成果,确保支部运行有法可依。建立与专业学院过“双边”组织生活制度,实现学员队和教研室、实验室党支部政治生活有机衔接。以落实七项组织生活制度作为抓手,从谈心谈话、思想汇报、民主评议等制度严起,从过党日、上党课、交党费、戴党徽等基础细节抓起,学员在常态化规范化党内政治生活中持续淬炼党员意识、先锋意识。二是打造高素质书记队伍,强固人才培养中坚力量。基层党组织正副书记承担着直接管理、全程负责的重要使命,是学员成长发展的“引路人”。我们把在部队担任过营连主官2年以上、具备全日制研究生以上学历作为基本条件,全面走开从部队选调优秀军官担任正副书记路子,有效打通认知链路,解决学员毕业后“水土不服”问题。大力实施“支部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工程”,采取大学岗前集训、研究生院年度轮训、学员大队常态抓训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招生培养、学科学位、军事训练、日常管理方面知识技能结合融合,针对性设置专题展开培训,迭代更新《学员队党支部工作规范实用手册》,确保正副书记成为学员全面培养的行家里手。三是持续增强组织执行力,确保培养目标贯彻落实。认真贯彻党委(支部)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始终聚焦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结合上级精神、阶段任务、重点环节开展学情调查、形势研判、难题会诊,精准实施议教议训,开好基层建设形势分析会、教学例会、院办公会、大队交班会,确保人才培养正确方向。严格院、大队、学员队“三级”听查课制度,积极深入教学训练一线,及时发现解决现实问题。按照军政素质过硬、兼顾培养类型原则,高标准配齐训强班长、区队长、党小组长、学员支委骨干队伍,开展党支部、团支部、军人委员会“三大组织”联建联创,积极发扬军事民主,确保党的组织领导覆盖全员、贯通全程。

三、强化作风养成,营造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良好的作风是军校学员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标志。我们注重发挥党支部管理育人作用,为学员作风养成提供可靠基础和良好保障。一是积极培育战斗精神。依托西安、延安、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开展为期5周的研究生入学入伍军政训练,融入专题式辅导、情景式教学和技战术训练,重走红军路,复盘山地进攻与防御经典战斗,让学员近距离触摸红色历史,打牢革命军人血性根基。按照博士、硕士首先是战士的标准,安排学员赴边远艰苦地区、一线作战部队等“含战量”高的基层单位开展3个月岗位实践,融入广大官兵、重大任务和演习演练等富含军人血性的热土,涵养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战斗精神。二是严格军人日常养成。突出军事职业素养培育,鲜明立起读兵法、学战史、研战例、钻军事、练指挥的鲜明导向,把家国情怀、道德情操、军人情结的浸润滋养融入管理教育。坚持依法从严管理,按照高于部队、严于部队的标准,在学习、训练、战备、生活上狠抓军人日常行为养成,不断强化军校意识、军人意识。积极营造忠诚、严格、科学、勤奋、文明的优良校风,通过外在风气强化内在自觉,使“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成为学员的主动追求。三是聚力打造纯净风气。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国法军规校规学习教育,汇编警示案例集,强化是非、荣辱、义利、美丑鉴别能力培养,引导学员自觉涵养学术道德和科研操守。大力开展“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机关建设,建设网上领导信箱,及时回应学员关切。完善基层风气监察联系点,定期召开基层风气建设恳谈会,开办廉政夜读、发放廉政书签“盲盒”,与其他专业学院开展“守廉创廉”共建“五个一”活动,推动形成清清爽爽的基层氛围,引导学员在成长的拔节孕穗期厚植尚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