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建为人才培养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天津大学坚持“围绕育人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育人”工作思路,在机制融合、功能融合、载体融合三个方面深耕厚植,努力回答好“教育强国,天大何为”的时代命题。
一、注重机制融合,加强政治引领,提升铸魂育人工作实效
天津大学党委历来高度重视学生党建工作,着力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从政治建设、规范建设、示范引领和责任落实着手,提升学生党建工作质量。
(一)抓教育培训机制,筑牢“主阵地”
研究生党建思政的根本目标是要涵养研究生家国情怀,聚焦价值引领,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一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在历次主题教育中专门制定学生层面工作方案,持续实施天津大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学生教育实践活动,以学生党员为主体引导全体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使命。二是系统化构建“4+4”学生党校教育培训体系。实施申请人、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发展对象4级系统化党校培训。开展入学前培训、党员骨干培训、党员全覆盖集中培训、毕业生党员教育等全过程培训,切实做好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将党纪教育作为研究生党员毕业重要一课和公职人生的第一课,帮助学生扣好廉洁从政与职业发展的“第一粒扣子”。
(二)抓课程育人机制,畅通“主渠道”
推动研究生的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促进研究生思政工作的重要抓手。一是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联动,建立“授课小组制”。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通过强化课程建设、深化示范引领、严格督导验收,着力解决课程思政“硬融入”“表面化”问题。二是聚焦核心问题,扎实办好思政课程。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计划”,构建“线下+线上”“理论+实践”“专业+公益”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样态,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亲和力和针对性。“红色党史课”“虚拟仿真课”“社会实践课”,倾力打造“人人门门堂堂”研究生思政金课。
(三)抓导辅协同机制,强劲“主引擎”
持续加强辅导员和导师队伍建设,“立体化”提升导辅协同育人成效。一是持续提升辅导员指导学生党建工作的能力。将辅导员队伍纳入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创建“学生党建辅导员工作室”,设立研究课题,开办“党务学习工作坊”,着力提升辅导员指导学生党建思政工作的能力。二是强化工作导向,促进导辅协同育人。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履职情况纳入研究生培养评价体系。编发《导与学 师与生——导师育人工作图册》,提升导师在导学关系优化、心理疏导、实验室文化建设等工作中的能力和技巧。开展“我心目中的好导师”“求是导师和导师团队”评选等活动,选树一批品德高尚、学术精湛、育人有方的优秀导师典型。设立导辅协同育人试点学院,评选导辅协同育人优秀案例,形成天津大学导辅协同育人方案。
二、突出功能融合,筑牢战斗堡垒,激发基层党组织育人活力
学生党支部特别是研究生党支部,要充分发挥党支部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宣传引导凝聚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党支部成为学校育人的基石。
(一)支部设置与建强堡垒相统一
一是突出灵活性。本着有利于作用发挥的原则,在国家重大平台、科研团队等研究生聚集的“前沿阵地”设置党支部。鼓励师生共同组建党支部,融合联动、教学相长,以组织建设促进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二是突出功能性。探索在联合培养单位、实习实践企业、学生社团组织等建立功能型学生党支部,在实验室、学生社区搭建“党员服务站+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三级组织架构,完成党支部从“组织覆盖”到“功能提升”“作用发挥”再升级。
(二)教育培养与数字赋能相联通
一是打造集理论学习、组织展示、党员发展一体化的综合性信息平台。持续探索数字化在学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中的应用。实现学生组织发展全过程节点化控制,根据党员成长情况一步步点亮“发展党员生命树”,实现了学生入党流程的可视化和规范化。二是打造“指尖课堂”,创新育人形式。建设微信端学习互动载体,开设“小耀周报”“小耀测试”等原创内容栏目,通过微党课、有声书等形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三)强基固本与标杆示范相促进
一是加强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开展“示范组织生活”“创最佳党日”“十佳入党申请人学习小组”等校院两级评优工作,组织部和学工部联合成立工作组,实施党员发展、支部工作互查互看督导机制,厘清问题并整改落实。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夯实支部工作基础。二是边育边创,推动研究生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开展校内研究生党建“双创”种子遴选和培育工作,并给予经费支持,组织评选展示和工作论坛,加强研讨交流。近年来,我校3个学生党支部和3名学生党员分别获评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
三、创新载体融合,强化作用发挥,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天津大学坚持结合研究生培养目标和学业、科研成长的意愿,创新党组织育人载体建设,促进党建思政工作的效果最大化,引导广大研究生立志科研报国,服务社会发展。
(一)融入学业科研,淬炼科研攻关生力军
坚持以研究生成长成才为中心,致力打造新时代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天大品牌”。一是重视立项支持。连续八年开展“明德工程”研究生党支部立项建设,开展“跨学科研究生论坛”“我的科研之路”“专题学术讲座”系列活动,通过多样化教育活动帮助研究生扩宽学术视野,增强学术素养。二是搭建育人平台。深化联学共建机制,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共融联学、与用人单位党支部合作共建,建立“结对共建—科研攻关—人才共育”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校内外各方力量的育人优势,引导广大研究生立志科研报国。
(二)融入社会实践,淬炼服务社会带头人
创新“党建引领、立足专业、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研究生党支部工作体系。一是以宣讲阐释彰显使命担当。遴选组建“思想领航”研究生党员理论宣讲团,将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天大故事作为育人育才的重要内容,深入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宣讲200余场,让学生在学中增信、讲中感悟、践中传承。二是以专业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指导研究生党支部组建科技实践团,结合寒暑期社会实践,研究生党员走进对口支援地区、城乡社区基层,将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切实解决实际问题。
(三)融入成长发展,淬炼就业创业排头兵
引导研究生党员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将小我融入大我。一是紧扣时代脉搏。将研究生党建有效嵌入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微学历”项目、“海棠杯”校友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广大高校师生为服务乡村振兴和城乡社区发展注入青春动能。二是紧扣国家需求。组织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就业观大讨论、优秀校友寻访、榜样故事巡讲等活动,引导研究生党员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将小我融入大我。
未来,天津大学将以研究生党建“双创”为牵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研究生培养,努力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