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受宁德市寿宁县委托,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李佩洁、蒋莉薇和胡思捷三位老师指导,由经济学院张真、王本丞、王成成、何震、朱国菁、陈彦龙组成的中国人民大学“理解中国”研究生学术实践团,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为主题,深入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犀溪镇开展调研,探析犀溪镇以际武工业集中区为载体的乡镇工业化对于农业现代化的反哺与带动作用,探索工农关系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并探讨乡村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第一站 平溪镇 上屏峰村

实践团第一站抵达平溪镇上屏峰村,沿着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步行进下党乡的路线,重走7.5公里“党群连心路”,切身体悟习近平总书记跋山涉水深入下党乡的不辞劳苦,领悟闽东“因地制宜,弱鸟先飞,精准发力,滴水穿石”的精神,为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汲取精神力量。

随后,实践团参加了下党乡乡政府举行的“重温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交流座谈会。共青团寿宁县委刘书记带领与会人员重温了三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对下党乡乡亲们的回信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回信表达了对闽东人民的深切关怀、对闽东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热切盼望,以及对宁德发展的殷切期望。实践团成员分享了学习感悟,大家都表示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永远听党话、跟党走,筑牢信仰根基,坚定理想信念,心怀国之大者,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实践团成员还参观了“难忘下党”展示厅和鸾峰桥,在“难忘下党”展示厅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件件铭刻历史的实物、一段段感人至深的发展历程,让成员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思想的“策源地”和“实践田”有了深切的感受;踏上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现场办公的鸾峰桥,大家对总书记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为民情怀和深入基层、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切的感悟。

第二站 犀溪镇 甲坑村

第二站,实践团乘车前往犀溪镇甲坑村。甲坑村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乡村,也曾是闽东革命中心之一,刘英、粟裕、叶飞、范式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于1931年至1937年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实践团首先参观了岗垅革命纪念馆和岗垅革命纪念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重温了甲坑人民踊跃参加革命斗争,为建立革命根据地做出的巨大贡献。

随后,实践团在甲坑村叶书记的介绍下参观了孝老食堂和新建的爱国主义教育研学基地,并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座谈。叶书记向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甲坑村的基本经济状况、居民收入来源与核心产业项目。通过参观和访谈的形式,实践团深入了解了当地茶叶选种、种植与采摘特点,养殖业整体布局,农产品品牌塑造与销售状况,以及红色研学的经营模式,并针对资金短缺、中青年劳动力流失、服务业联动等产业发展瓶颈与叶书记进行了充分交流。

在犀溪镇政府,实践团成员与犀溪镇缪书记以及分管镇工业园区和统计工作的叶副镇长进行交流,犀溪镇组织部张主任主持了座谈会。叶副镇长首先详细介绍了犀溪镇三大产业发展现状以及整体产业布局与规划,并就实践团成员所关心的寿宁际武工业园区在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以及政策扶持力度等方面的疑惑进行解答。接着,叶副镇长通过几个经典案例分析了当地农业发展中的土地限制以及疫情对旅游业造成的冲击。最后,实践团成员就如何“以工助农,以城带乡”、促进犀溪镇产业协调发展这一问题,与参会领导分享了自己的想法。

第三站 犀溪镇 际武工业园区

8月3日上午,实践团来到犀溪镇际武工业园区进行走访调研。园区内现有46家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达22家,侧重于铸造锻造、汽车配件、竹木加工等行业生产。

实践团首先与工业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进行了深入的访谈。据园区管委会负责人介绍,际武工业园区是犀溪镇极其重视的生产基地,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惠企政策力度极大。实践团成员就园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如减税让利、土地流转等细节问题与园区管委会负责人进行交流,并整体上了解了疫情冲击对于园区内企业生产的负面影响以及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随后实践团分别参观了园区内的福建恒力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和寿宁林顺木竹工艺品厂。相关企业负责人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生产流程、工人生活风貌建设和当前困境与不足等,使实践团成员充分学习并了解了园区内的企业发展状况。

第四站 犀溪村村委会

最后一站,实践团来到犀溪村村委会,村委会叶主任详细介绍了犀溪村农业发展现状,并与实践团成员交流了乡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实践团成员就犀溪村在农业农村未来发展方向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随后,叶主任带领实践团参观了茶叶加工厂和粮食蔬菜种植区。叶主任与村内一名种粮大户介绍道,受地理因素限制,现代农具和生产大机器在犀溪村并无用武之地,如何在守住耕地红线的同时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是全村面临的最大挑战。

在乡村振兴的战略支撑下,推动城乡、产业协调有序发展必须重视工农业的发展关系。通过重走“党群连心路”、走访主要村庄和田野、调研重点企业、与政府部门进行访谈等多种形式,实践团对当地茶叶与粮食种植特点、农产品品牌塑造与销售状况、园区招商引资与产业规划、红色研学的经营模式与困境等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有了全面的认识,并针对资金短缺、中青年劳动力流失、服务业联动不足等产业发展难点与当地政府进行广泛的交流。

同时,实践团从“宏观+微观”、“政府+企业”的双重视角出发,结合犀溪镇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从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集群的规模效应和经济结构转型等宏观层面,以及企业成长、生产力约束和地方政府治理等微观层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捕捉犀溪镇产业协调发展中的矛盾所在,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切实缓解乡镇发展困境、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提出具有实际价值的建议。

此次实践活动令实践团成员对乡村振兴风貌、农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实际等方方面面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学思中成长,在践悟中前行。每一位成员都更加明白,“理解中国”不能仅停留在书本和理论知识,更需要立足现实,“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以青春奋斗的实际行动切实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

(编辑:殷知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