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计划二期学员于3月29日集体学习了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文钊教授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超大城市治理创新——以北京市‘接诉即办’改革为例”的研究成果。4月2日,学员们线上共同参与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仝志辉老师关于“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异同与工作思路”的讲座。

李文钊教授以回答时代之问为引,介绍了“接诉即办”改革的背景与进展情况,并从人工制品和治理实验角度对“接诉即办”改革进行事实本质分析,再以问题解决、设计原理、天时地利人和、治理意蕴四种不同视角对其进行原理与机制的深度剖析,强调了以小切口看大问题的研究思路以及以“接诉即办”改革撬动超大城市治理的经验与方向。

仝志辉教授首先分享了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城乡社区治理的论述,并分析了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城乡一体化趋势的本质内涵与具体表现;再从城乡的基础性制度、社区分类标准、居民需求以及工作方式四个方面介绍城乡差异所在;最后提出应当在城乡差异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

专题探讨

集体学习后,“治国理政”计划第二期“陕公星火队”星火组的学员进行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讨会,以两次讲座内容为发散点,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各自学科背景交流了学习感悟心得。研讨由两个专题组成,分别是:“对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路径的整体思考”,以及“人工智能与数字化赋能城乡治理”。本期聚焦第一个专题展开讨论。

专题一

对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路径的整体思考

01

社区治理的内涵

特点与重要性

一般认为,“社区”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提出,它包含着“社”和“区”的互动关系,意味着一种结构、一种意识和一种秩序。社区治理是指在一定的社区范围内,在法治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前提下,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过程。与传统的社会管理概念相对比,社区治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治理主体的平等性。不同于社会管理强调行政权力的首要地位和作用,社区治理突出各利益相关主体要自愿、平等地参与社区治理过程;第二,治理手段的多样性。与带有强制性色彩的行政管理不同,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将部分权力下放给其他治理主体,各主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创新治理手段,丰富治理内容;第三,治理内容的复杂性。主体类型的多样性、需求的个性化,加之利益的多元化决定了社区公共事务的复杂性,社区治理面临着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实现治理效益最大化的挑战。城乡社区治理事关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事关居民切身利益,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抓好基层治理现代化这项基础性工作,着力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

02

集聚多元共治合力

激发社区治理动能

城乡社区治理是一项线多面广的系统性工程,单打独斗绘不出善治蓝图,必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政府、社会、个体等多元主体协同发力,实现共同行动、资源共享。提高城乡社区治理效能,首先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的领导体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变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为治理优势。其次,必须强化基层政府在城乡社区治理中的主导职责,促使其加强对城乡社区治理的政策支持、财力物力保障和能力建设指导,不断提高依法指导城乡社区治理的能力和水平。另外,应发挥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基础作用,进一步加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提升其开展社区协商、服务社区居民的能力,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在动力。最后,还应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城乡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统筹发挥社会力量协同作用。

03

提升智慧治理水平

优化社区服务格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提升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水平,需要顺应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手段、模式、理念创新,以数字化推动治理精细化。依托“互联网+政务服务”工程,推进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和数据资源建设,完善社区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交换机制。其次,应加快完善社区服务条例,完善支持社区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社区服务标准化建设。加强社区综合服务、兜底服务能力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社区延伸。采取项目示范等方式,实施政府购买社区服务,探索社区服务机构与市场主体、社会力量合作机制。围绕群众的民生需求,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依托其开展就业、养老等服务,合理规划建设文化、体育等自助服务设施。

04

立足具体实践需求

创新社区治理机制

新时代新征程社区治理面临的问题复杂程度、艰巨程度有所提升,需要增强问题意识,立足于变化发展的社会实践,以人民群众的诉求为工作起点,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与新办法。北京市“接诉即办”即是立足于超大城市治理的实践难题,推动治理机制创新的成功实践,为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效能,推动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经验。“接诉即办”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吹哨报到”改革阶段;第二阶段是在“吹哨报到”基础上探索出“接诉即办”的框架,将仅仅针对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的机制扩展到多领域、多地区;第三阶段是出台具体工作方案和条例台,逐步将“接诉即办”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以党建为引领,发扬历史主动;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系统观念、强化综合配套是发挥“接诉即办”有效性的关键,也是推动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所应遵从的准则。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提升城乡社区治理水平、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方面不断探索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推进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以变化实践为参照,与时俱进,满足人民需求;以多元主体为依托,凝智聚慧,形成治理合力;以开拓创新为重点,勇于探索,总结成功经验,最终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治理之路。

ChatGPT的爆火让人工智能再一次“出圈”,数字中国战略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技术如何赋能城乡社区治理,推动城乡治理模式的创新?星火组学员们的讨论未完待续……

分工情况

(编辑:朱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