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让新生适应进入大学后的专业生活,了解专业相关情况,树立正确的学术导向,历史学院党团委面向2021级全体研究生新生举办“历史的星空”新生入学第一课系列专业引航讲座,于10月至11月期间先后邀请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专业方向资深教授,介绍治史门径与研究感悟,帮助新生点燃兴趣激活想象,为新生打开一扇研究历史的大门。三场讲座历史学院党委副书记白洁受邀出席。讲座均由学院团委书记郭相宜主持。

第一讲《中国历史研究的魅力何在》

10月26日下午,历史学院孟宪实教授主讲新生入学教育系列引航讲座第一讲,向同学们阐析了“历史、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之间的密切关联。

作为一门古老的学问,历史学记录过去所发生的事情,帮助人们鉴往知来。近代以来,史学功能逐渐转向服务大众,开始着眼于满足社会各阶层对历史知识的渴求。

从事专业历史研究的学者群体是相对有限的,历史知识与思维的普及却是无限的。国民的史学意识与史学观念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

史学研究的课题是历史学者基于详实材料的自由选择。历史研究是平等的,所有的人物与事件一旦进入历史状态,便平等地等待史家评判。历史研究也是科学的,言若成理,必有根据。合格的专业史家只有文学之才是不够的,还需兼备“学”与“识”。“学”是一种功夫,没有这种功夫,就无法掌握大量证据。“识”是见识,是对史学现象和规律的根本把握。最终成就名家的,往往是史学学识的厚植和史学见识的积累。

孟宪实教授提到,客观全面地审视中国历史,从历史教训和历史智慧中深掘时代价值,是当今新一代史学家的使命。

第二讲《作为历史学的中国考古学》

10月29日下午,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韩建业教授主讲第二讲,韩教授从考古学的学科定义、二级学科分类与分类方式等问题出发,启示大家思考“考古”概念的宽泛意义。

他认为考古学在探究中华文明起源和对世界文明贡献等方面具有重大社会政治意义,正迎来广阔发展机遇。韩老师着重指出,在加大对考古学科关注力度的同时,必须将考古学置于历史学的视域中。历史学在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发展脉络,全面深入的考古学研究是广义历史学的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年来,历史学者对上古文献记载的研究逐渐深入,逐渐发现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为考古学承担复原中国上古史重任提供了重要契机。同时,中国考古学本身也有结合文献记载以证史、释古的传统。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优势,只有把二者研究结合起来,才能完成厘清揭示中华文明发展史的任务。

基于文化上“早期中国”的理论构架,韩教授分析了中华文明起源与形成的四大阶段,展示了关于文化遗迹的考古发掘成果,揭示出中华文明独有的演进历程。壮美的考古发掘现场也引发同学们阵阵惊叹,激发了同学们关于田野考古的向往。

第三讲《金凤花姑娘与三只小熊:寻找适合自己的研究》

11月12日下午,历史学院侯深教授围绕“金凤花姑娘的尝试”、“寻找历史学研究的尺度”、“惊醒的金凤花姑娘”三大主题展开讲座。她以盎格鲁-萨克逊“金凤花姑娘与三只小熊”的童话故事在19世纪的叙述转向为切口,引导同学们深入品读金凤花姑娘的三次尝试,并由此阐发其间所蕴含的“the Goldilocks Principle”(金凤花原理)。金凤花原理不仅论证了复杂性存在的环境必须恰好合适,同时也说明复杂性的出现以及持续存在的所需因素不尽相同。

侯教授以“三熊之问”为基点延伸,认为历史学家在一定意义上扮演着金凤花姑娘的角色,为寻求历史研究的最佳尺度而求索。她指出,历史学者的研究尺度依赖于其所思考的问题,所追寻的答案,所渴望看到的图景,以及支撑其眺望的立足之外。历史学家选择不同尺度的历史对各种偶然性与异质性进行研究,与此同时也在找寻历史的合流之处,对其做出超越普遍性的分析和解释。

侯深教授结合早年转变研究方向的亲身经历,启发同学们以唐沃思教授八旬高龄仍不断出发、追求卓越的学术品格为范,敢于迈出自我构建的舒适区,在学术研究过程中调适创新,积极应对下一次挑战。

三场讲座为历史学院新生带来了启新知、开新智的历史学饕餮盛宴,新生同学们表示将以此次系列讲座为契机,重新认识历史学的功用、了解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与治学门径、提升历史学的学科素养。作为历史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品牌活动之一,新生入学系列讲座将持续开展,成为帮助新生走入历史学殿堂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