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权舆到夏花烂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准备了许久的毕业论文已经提交,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致谢”总是毕业论文中最能够吐露心声的部分,它是一个阶段的落款,也是全新生活的起点,为飞逝的研究生时光写下记录的注脚。它或严肃理性、或活泼有趣、或深情浪漫,但不变的是真挚的情感抒发。
2023年毕业季,人大研工策划“我的毕业致谢”专栏,邀请人大研究生学子分享你们在论文致谢中写下的初心、热爱、梦想、坚持与感谢。
孙子健
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农业管理专业2021级硕士研究生
提笔写罢,不胜感慨,似乎要给自己十八年的求学之路画上一个句号了。我出生在江西省修水县的一个小镇上,算是一名典型的“小镇做题家”,很幸运能够考上中国人民大学,遇到大家,书写这一段故事。
我记忆中的求学之路便是由一段又一段的行程构成的,小学和初中时我就读于镇上的小学和中学,从家里到学校只需要步行几分钟,高中时我考上了县一中,从家里到学校就需要一个多小时车程了,开始了住校生涯,那时候的我在汽车上望着窗外疾驰而去的树影,心里想着大概成长就是一次一次离别,离家越来越远吧。
高中刚开始时,我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十分优秀,但在分科进入文科班之后,我的成绩开始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如今想来,高中三年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有过彷徨,有过无助,有过懊悔,但所幸最终能够在这段青葱岁月里拼搏奋斗,通过高考考上中国人民大学,可以无悔矣。这时从家里到学校的车程,便成了从小镇到修水县城再到南昌,最终到北京的数十小时车程了。
能够从小镇到中国人民大学,我走了很长的路,这求学的路途中有一次次离别,但同时也意味着一次次遇见。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的父母,他们生我养我,从小镇到县城最终到中国人民大学,这些背后离不开他们始终如一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小学班主任朱老师和高中班主任钟老师,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给予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我还要感谢国家,我就读过的渣津镇八一希望小学,我能够从县城高中考到中国人民大学,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和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地方,我在这里度过了从18岁到24岁的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光。我很庆幸本科入学时能选择人大的农经专业就读,选择农经既是因为三农是中国重要的国情,也是因为我出身小镇,跟农村保持着密切联系,我们生活在农村,我们必须支持农民。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享受了中国最好的农经学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我成长了许多,实现了从一名高中生到研究生的转变,也愈发增加了对中国三农和基层问题的了解,也正是从此出发,疫情期间在农村生活的体验,促使我开始关注农村老年人的智能手机使用现象,正是本文的研究主题。为此,我要感谢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感谢我所遇到的每一位老师,是他们教会了我,要扎根中国大地,沉下心来,研究中国问题。
在本论文的完成过程中,有很多人对我提供了无私的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要向他们致以最诚挚的感谢和敬意。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刘晓鸥教授。在论文的整个研究过程中,她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和悉心的帮助,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做研究的艰辛和乐趣。她耐心地解答我的问题,不厌其烦地对我的文章进行了指导和修改,使得本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同时,我也要感谢她对我的启发和帮助,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其次,我要感谢渣津村、龙坪村、长潭村和靖林村各村的村委会工作人员,以及我的高中同学石同学、周同学和曾同学,他们作为修水县乡镇的工作人员,为我在县下各村镇调研的展开提供了巨大的帮助,使我在数据获取环节避免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本研究的完成,离不开他们在农村给予我的重大帮助,在此,我尤其要向他们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此外,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们。我的父母在我的研究生期间仍然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使我能够专心于学业并完成论文。
我还要感谢我的本科室友秦智然、王畅、王宏恩、王金岐和闫炳汝,人生得一挚友不易,我很幸运能够在人大在18到22岁这段人生最精彩的岁月遇到我这几位室友,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曾有过不少气馁,怠惰的情绪,但在跟他们交流后,总会得到疏解,我坚信我们将会是一生的好朋友。我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室友冯仲明、司东辉和张腾木,研究生短短数年,大家能够相互包容,共同奋斗。
在我完成论文的过程中家人和朋友们给予了我精神上的支持和关心,让我能够有更好的心态和状态去完成研究工作。我要感谢他们一直以来的陪伴和支持,使我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了更多的勇气和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母校中国人民大学,给予我优美的学习和研究环境,以及奖学金和补助金,这些资助和支持不仅解决了我的经济压力,也让我有机会接触更广泛的学术研究领域,拓宽了我的视野和思路。我还要感谢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是它将“情系三农,心怀天下”的使命铭刻进了我的心里,督促我人生的不断奋斗。同时我还要感谢人大食堂的工作人员辛勤工作,西区、北区、中区和东区食堂为我的学习生活提供了美味可口的饭菜,没有人大后勤工作人员的支持,我想我无法顺利在学校完成本论文的写作工作。
写完这段话,心中有了“今当远离,临表涕零”的些许伤感,中国人民大学是我的母校,我在此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时光,遇见了一位又一位良师挚友。很快我就要离开人大,开始人生的下一站了,这是一次离别,也是一次新的遇见,在这最后,我只想说一句:感恩人生中所有的遇见,没有你们也就没有今天的我。希望大家都能历经千帆,归来仍是“少年”,在新时代踏上新征程,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人民,以梦为马,做好人民大学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孙子健
2023年2月28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编辑|张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