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中华文明传播给予了新期望。时代的发展为中华文明的传播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舞台,同时对有志于传播中华文明的当代青年提出了新的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时代总是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硕士生,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握时代脉搏,结合自己专业所学,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一时代召唤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明确时代任务,担当时代责任

很多人认为,外语专业就是全身心投入到一门外语的学习当中去,可以忽视对我们本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事实并非如此。不论是在本科还是研究生学习中,外语专业都会有包含中国语言文化的课程。我记得在本科学习时,有许多老师就曾说过,外语专业的同学不仅要学好外语,更要学好中文。我们有深厚的文化根基,在这五千年历史中涌现出无数名家,留存了无数经典,更创造了无数优秀作品。作为一名翻译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加深对中国优秀文化的理解,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还要认识自己的使命担当,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让中国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

挖掘优秀文化,树立文化自信

我们要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老子的大道至简,孔子的有教无类,墨子的兼爱非攻,哲人话语萦绕耳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流传至今。作为翻译学习者,不能只简单了解传统文化,更要理解其背后的内涵。中西文化遵循不同的思维方式,在翻译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引起误解。如果我们本身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又如何能将这些智慧传递出去?从《周易》到《道德经》,我们看到有许多西方人积极投身于这些中国经典的翻译之中。而西方人对中国文化与经典的理解或多或少都存在偏差。在新时代,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上展现出了自身的魅力,而译者要不负期待,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智慧,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我们要时刻关注当代优秀文化作品。从文学到电影,在新时代,优秀文化作品层出不穷,为我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增强了我们的文化自信。许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引进国外的优秀文化作品,这让我们对这个多元美丽的世界有了更多了解。现在,中国文化工作者们也在不断创造出新的优秀作品,我们应该关注新作品的创造,推进新作品在国际上的传播。西方世界一直对中国当代文化作品充满好奇,从高雅的文学作品到接地气的网络小说,当代文化作品从来不缺吸引力,而缺少将它们带向世界舞台的人。译者应该关注新的中国文化作品,让优秀作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坚守文化立场,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文化不仅限于传统文化和文艺作品,还包含着中国思想与理论。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都有了新的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华文明传播的新要求:“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我们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新时代中国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

翻译从来都不只是两种语言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翻译不仅是翻译表面文字,更是传播文字背后的思想。这要求我们在专业学习中不仅要打好语言基础,更要坚定立场。作为文化传播者,译者要清楚地明白我们的目的是发扬中国文化,传递中国思想。只有立场正确,我们才能构建好新时代呼唤的国际话语权。

中国作为世界大国之一,其发展对全球局势有非常重大的影响。中国一直爱好和平,主张各国互相尊重,和睦相处。新时代中国迎来新发展,面临新任务,中国将始终坚持对外开放,倡导国际合作。翻译架起了一座桥梁,让西方世界可以了解中国思想和理论。译者是这座桥梁的搭建者,在展示一个“真实、全面、立体”的中国时,在“讲好中国故事”时,译者要发挥作用,打好专业基础,坚守文化立场,响应新时代的召唤。

“当代中国青年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新时代要求翻译学习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文化立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我会时刻牢记时代赋予的重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深入挖掘中国优秀文化的内涵,让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绽放光彩!

(文字:路启旋)

(编辑:杨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