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在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总结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作为一名环境专业学生,听到此处,我不禁心潮澎湃,慷慨激昂。回顾过去的十几年,我从一名环保爱好者,转变为一名环境专业学生,进而成长为一名环保人,以环保青春之小我,不断追逐伟大的生态文明大业。

十八年前,小学三年级的一天,天灰蒙蒙的,晚上我在新闻联播中得知近日北方大面积爆发“霾”。当时的我对此尚感好奇,想写进日记,查了字典才写下这个“霾”字。我一直记得这件小事,也许我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十三年前,就读高中的我因为热爱环保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蚂蚁基金会”,社团的宗旨正如它的名字,希望用微小的力量带来改变。社团的一项日常工作是在学校大扫除时收集各班的饮料瓶和废纸,将卖废品得来的钱作为基金,购买文具书籍送给家庭贫困的同学。同学开玩笑地说我加入了“捡破烂”的社团,我骄傲地说这是废物回收,循环利用。这段环保实践经历至今仍让我感到自豪。

十年前,高考结束后的我面对五花八门的大学专业,选择了环境工程专业。我正式开始学习环境保护相关知识并逐渐成长为了一名环保人。那是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中华民族追求的新目标。大家都喜欢天蓝水清风景优美的地方,但环境工程专业接触的却是污水、烟尘、固废等。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全球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保护环境刻不容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中敲响的警钟:“古人云居安思危,何况我们今天已经无‘安’可居!”我就读本科的前两年,正是北京雾霾问题最严重的时候。2013年,我和同学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竞赛,在选题的过程中,我们几经调研讨论,最终选定我们当时最感兴趣的课题。经过近一年的努力后,我们完成了题为《让雾霾笼罩下的北京重现蓝天——基于PM2.5爆发及防控理念的北京市清洁空气的调研》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并在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得全国二等奖。

硕士毕业后我短暂地工作过一年,从事水污染治理工作。在工作中,我体会到环境污染末端治理重要,提高大家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样重要,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合理的环境规划和管理来进行引导,从思想上转变发展观念。于是在申请博士时,我选择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踏上了新的求学之路。

今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第一期“治国理政”实岗锻炼计划,并于暑假前往福建省宁德市寿宁县下党乡人民政府进行实岗锻炼。1985年6月至200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在福建省工作17年半,在下党乡我有机会学习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任职时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闽东的振兴在于林——试探闽东经济发展的一个战略问题》一文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林业有很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森林能够美化环境,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循环等。……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这样说并不过分。”1997年,在调研南平市政和县外屯乡稠岭村时,习近平总书记远眺着佛子山说,稠岭村靠山吃山种菇这条发展路子是对的,但是要平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这里风景很好,不能老砍树,要改变发展思路,发挥山区的生态优势,既要保护好青山绿水,又要让村民富起来。如今的佛子山风景区,已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地质公园”。1997年4月11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高唐镇常口村调研考察时,语重心长地说:“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正是牢记这句嘱托,当地才有了如今的美丽图景。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胸怀全局、着眼长远的战略思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过去的十年,也是我进入大学系统学习环境专业的十年,我的这十年青春,一直与环境保护工作同前行,伴生态文明事业共成长。我将继续深入学习,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将自己的汗水挥洒在祖国绿水青山之间。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寄语广大青年朋友,青年强,则国家强。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做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一起,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

(编辑:王安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