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2021级信息学院计算机硕士研究生 薛钦亮

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4月25日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是,总书记强调,“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这是交给中国人民大学的重大任务,也是对青年人提出的时代之问。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我认为计算机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的技术,可以为产业革新和国家发展提供助力,描摹出新的社会图景。我国要在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要培养大量优秀的计算机人才,扎根中国大地,用科技擘画未来。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扎根中国大地

当你通过线上会议上着课,用手机下单点一杯奶茶,再打开微信聊聊天,通过刷脸回到宿舍楼的时候,有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计算机技术创造出来的新场景,都是计算机对我们生活翻天覆地的改变。计算机改变了我们交流的模式,改变了我们学习的模式,改变了我们娱乐的模式。可以说,计算机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面貌。

那么,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扎根中国大地,发展计算机技术呢?原因有二:

第一,技术发展要解决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国土广袤,人口众多,作为世界上最有活力、规模最大的市场,其独特的国情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也孕育了许多不同于他国的技术难题。比如,“春运”期间购票软件如何支撑上亿人同时查询购票?这是中国特有的问题,也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的计算机技术发展才能解决。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我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要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真正地为中国人民服务。也只有这样,科研成果才有落地的土壤,这样的研究方向才能持续地生存下去。

第二,技术发展要追求独立自主、摆脱依赖。改革开放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国家的技术我们直接引进,但当我国强大起来之后,西方国家便试图通过技术封锁和制裁来打压我国的发展,试图通过“卡脖子”掐住我国的发展之路。从部分高校的Matlab软件被禁用之后开始寻找国产替代软件,到华为公司遭受制裁被迫启动国产操作系统鸿蒙,再到多家企业、银行、数据中心开始进行国产化软硬件替换,我们已经意识到,核心技术是求不来的,也是花钱买不来的,是且只能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努力干出来的。只有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才能逐渐摆脱对外国的依赖,解决“卡脖子”问题。这是我们技术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

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要扎根中国大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人民大学时强调,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中国人民大学作为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全国重点大学,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要发挥我校的独特优势,吸收借鉴国内国外优秀的经验,扎根中国大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的计算机学科。

我认为我校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有两大优势:

一是扎实的数据库技术为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学科奠定了基础。信息学院的前身是1978年复校时成立的经济信息管理系,是国内最早开展数据库教学与科研的单位之一。数据库作为计算机中存储和检索数据的基础软件,是几乎所有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数据规模大幅度增长,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此基础上迅速发展。我校计算机专业在扎实的数据库技术之上,迅速跟进学科热点,在教学和科研中结合实际工程应用,解决真实问题,在人才培养上逐渐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二是人文社科与计算机学科的交叉融合为人才培养提供了诸多试验田。计算机是一门数据和应用驱动的科学,丰富的数据资源和应用场景是计算机源源不断发展的动力。法学、金融学、公共管理、传播学、社会学等学科,都可以在前面冠以“计算”二字,变成一门新的学科,产生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范式。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必须要扎根中国大地,能够实实在在地为中国人民服务,这样才能够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出让党放心、心系人民、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三、实现个人理想要扎根中国大地

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一种利益必须消灭另一种的;人类的天性本来就是这样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在我的眼中,计算机就是这样一种技术,让世界更美好,让人类更幸福,同时可以实现个人的理想与价值。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我的理想是用计算机技术推动生产力的进步,把人们从繁重的低级劳动中解放出来,创造更多的价值。我要充分利用中国人民大学的平台和优势,在学好专业知识和实用技术的同时,树立远大理想,了解中国国情,关心国家发展,努力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