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宇昕

历史学院2016级中国古代史博士研究生

论文题目:《缓急备用:清朝前中期国家马政体系研究》


行文至此,我的学生生涯即将结束。过往种种,历历在目,令人百感交集,谨以尺寸之地,表谢意于万一。

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刘凤云老师。入门初,老师即以“敬畏学术”作当头棒喝,使我端正了对学术的态度。入门后,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自由空间,但在治学上始终严格要求,言传身教,循循善诱,使我在学术之路上得以稳步前进。开始论文写作后,老师更悉心指导,不断鼓励,终使本文得以顺利完成。犹记得答辩会上,老师说很高兴我能从浮躁变得踏实,培养了热爱学术的态度,希望能够保持下去。我一定会谨记老师的教诲,谨记“敬畏学术”,不辜负老师的期望。

我还要感谢我的硕导毛立平老师,答辩委员会的赵令志老师、岑大利老师、刘仲华老师、刘文鹏老师,五名匿名评审专家老师,参加本文开题与预答辩的祁美琴老师、董建中老师、曹雯老师、胡祥雨老师,开设研修班、悉心指引的黄宗智老师,细致筹备各项事务的黄玉琴老师……感谢我求学以来遇到的每一位老师。在这个物欲横流、纷繁复杂的时代,感谢每一位老师无私地传道授业解惑,坚守一方学界净土。老师们的恩情与教诲,我将受益终身。

感谢美国斯坦福大学的苏成捷(Matthew Sommer)教授给予我宝贵的访学机会,允许我列席课堂,参与同学们的交流与讨论,使我得以亲身体验海外高校教育,从不同视角观察、思考中国历史。苏教授的寄语“回归历史现场,远离现实打扰”,我将铭记在心。此外,斯坦福大学东亚图书馆的Yonghong Grace Yang慷慨地为我长时间开放斯坦福大学的数据库权限,胡佛研究院的林孝庭老师在资料检索方面为我提供了指导与便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我从博士入学伊始就加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作为实习学术助理,期间多蒙李岚老师的关心与照顾,特别是疫情无法入校期间,是李老师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写作环境,使论文进度未受影响。在此向李老师和清史中心的各位老师表示诚挚的谢意。

我还想感谢各位同门给予我的种种帮助,特别是王敬雅师姐、江晓成师兄、张一弛师兄和何永智师弟。作为导师最后一名毕业的博士,我得到了师门先进的种种“福利”,包括但不限于实质的史料分享、抽象的思维碰撞,以及互相监督与激励。我很惭愧附骥于这样优秀的师门,但我又无比庆幸自己身列于这样优秀的师门。希望未来我们仍能保持积极互动,共同进步,成为一支有实力、有影响力的学术团队。

感谢我遇到的每一位提供过帮助、传递过温暖、分享过快乐的朋友。感谢李天然、赵觉珵仗义地担任我出国访学的担保人,感谢史晔坤、王竞择、朱信荣等与我日常分享平凡的快乐,感谢蒋悦、彭一鸣(Preetam Prakash)、孙路德(LutherCenci)、徐灵嘉、叶诗韵、赵荔、朱又嘉、张晓洋等在我访学时对我学术与生活上的帮助……我们都是一个个普通人,愿大家都可以拥有梦想,不向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不美好妥协,成为自己的舞台灯光照亮的中心。

一路走来,对亲人除了感谢与感恩,还有深深的歉意与愧疚。我为人子,已过而立之年,仍不事生产,不能报答父母,反令父母徒增忧愁。但父母从未对我施加任何压力,总是任我随性自由,对我的选择全力支持。现在我终于开始了人生的下一阶段,希望未来可以好好孝顺父母,以成就宽慰亲怀。

从硕士论文到博士论文,不变的致谢还有我的妻子张安琪。感谢她一直不变的理解与陪伴,感谢她让我发现生活的美好。我们永远是彼此的第一个读者。希望今后我们能在历史研究的道路上相互提携,共同进步。

另外,请允许我自私地为一群小生灵留下几行字,它们或许本来不会在任何史书上留下记载。感谢蹦豆、柠檬、小白、求求,它们曾历经流浪生活的苦难,却始终保持着无忧无虑和天真单纯,给予了身处逆境的我无限快乐。它们大概是听不懂这几行字的,只会瞪圆了眼睛,开心而惬意地喵呜一声吧!

最后,感谢国家,感谢人大,感谢以“人民”为名的一切,给予“人民”普通一员的一切。此时正值京城疫情四起,然而,“虽然多阻滞,花发再重荣”,我从未动摇过对未来的希望。

在此,以《陕北公学校歌》最后两句歌词作为结尾。

昂头看那边,胜利就在前面!

致师长,致亲朋,致自己,也致这个时代。

是为致谢。

郭宇昕

2022年5月22日

于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