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6月4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深入霞浦县三沙镇调研“脱贫致富奔小康”工作,看到三沙镇东山村等村还有群众居住在茅草房,作出重要指示:“这么多年了,群众还住茅草房,很不安全、很贫苦,我们要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改造问题。”1998年4月,情系搬迁群众的习近平同志再度专程走访东山村,强调:“对偏远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恶劣的贫困群众,要采取集中搬迁的方式,帮助他们搬出来。”

8月中旬,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蒋佳熠、吴雨航、陈俊廷以“集镇式农村基层情感治理的路径探析”为题开展调研,他们走访了东山村、东壁村、五澳村、中心村等6个基层组织,对三沙插花地治理困境以及情感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推行“四下基层”制度,他本人也亲自到霞浦县做信访接待工作,多次深入霞浦推动落实茅草房改造、连家船民上岸等民生大事。十余年过去,三沙镇东山村从一个住茅草房、吃地瓜米的贫困村,变成了一个几乎家家户户住上砖混结构楼房的美丽村庄。通过造福工程搬迁、乡村环境整治、发展渔业生产和特色种植等,全村农民人均收入从1998年450元提升为2020年的20300元,翻了四十多倍。群众挪出了“穷窝窝”,迎来了新生活。随着三沙镇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及偏远村人员生活水平提高后异地搬迁至镇区,三沙目前存在着“区域不清晰,人户不一致,精细管理难”等问题。

在调研的一周里,团队走访了6个基层组织,发放了40份问卷,对十余名基层干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整理后的访谈文字资料达到了8万余字。经过此次实地调研,调研团队表示,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留下的“四下基层”这一重要法宝,对三沙镇集镇化过程中的治理难题及情感治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实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深入乡村开展调查研究、集中力量解决茅草房问题的生动实践,感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伟力。还亲眼见证了当地政府切实推动群众多元化增收致富,推动“旅游+民宿+党建”产业持续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施政决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谨记习近平总书记始终践行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深厚为民的情怀,深入基层一线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将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期待为改进农村基层情感治理提出具体政策建议,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为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提供实践建议。

(编辑:张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