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权舆到夏花烂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准备了许久的毕业论文已经提交,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致谢”总是毕业论文中最能够吐露心声的部分,它是一个阶段的落款,也是全新生活的起点,为飞逝的研究生时光写下记录的注脚。它或严肃理性、或活泼有趣、或深情浪漫,但不变的是真挚的情感抒发。
2023年毕业季,人大研工策划“我的毕业致谢”专栏,邀请人大研究生学子分享你们在论文致谢中写下的初心、热爱、梦想、坚持与感谢。
黄彦钦
黄彦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优秀毕业生。先后获得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和北京大学经济学学士学位、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位和德国汉堡大学法学硕士学位。取得法律职业、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资格。获得全国高校模拟外交谈判大赛冠军、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一等奖等荣誉。在博士研究生期间参与“《价格法》修订研究”“《反垄断法》修订研究——禁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部分”等7项课题,主持“政府采购行政垄断规制研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法治保障研究”等3项课题。发表《公平竞争审查例外规定的适用方法》《行政垄断规制体系再生长》等10篇论文。连续入选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公派至牛津大学法学院联合培养。先后获评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
忆往昔,旅京十年,感恩不尽。畅未来,路在脚下,风景无垠。
十年前,我独自一人从四川小县城来到北京大都市,从机场到学校的这段路是我第一次坐地铁。当时我不知道地铁换乘是不用出站买票的,每次换乘我都拧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出站又进站。如今想来,就像昨天刚刚发生的事。
这十年我经历了很多,也成长了不少,感谢所有对我的成长有贡献的人。其中很多人并没有直接帮助我,甚至我们互不知晓对方的存在。例如,为北京地铁辛勤工作的人们,如果没有这些人,我无法实现往返法大昌平校区和北大海淀燕园校区的求学。谢谢给予我生活温暖和前行力量的所有平凡和不平凡的人们。
我要感谢我的父母。那年也是在高考后,国家法治建设如火如荼,爸妈说:“一个人的价值不在自我而在社会,只有将小我融入大我,才能实现最大的价值。”我的爸妈是两个三观完全不同的人,一个极度理性,一个相当感性,一个科学主义,一个不可知论。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对一切都保有敬畏与好奇,思想上不迷信权威,行动上从善如流。
妈妈从小就重视我的母语教育,她会陪伴、督促我阅读很多课外书籍,小学读名著是我“痛苦”的回忆。一页纸有一半的字都不认识,读书变成了读字典。更可怕的是,每天晚上母亲还会抽查当天阅读的内容,考问我其中的生字是否还记得。那时候,我几乎没有任何自由时间,妈妈也重视培养我的艺术细胞,毛笔、国画、素描、拉丁舞、小提琴等没兴趣的课外“兴趣班”充斥着我的课余时间。那时的我不理解,但我也不得不理解。今天的我很感谢母亲的陪伴与督促,因为我确实从中受益匪浅。
小学时,爸爸支持我不参加奥数等竞赛班,多去亲近自然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初中时,我的英语是零起点,面对新的学科也不知所措。爸爸说:“凡事讲方法,初中知识比较基础,掌握好课本的知识就可以取得好成绩。”我便重基础,重积累,中考成绩进入全年级前十。步入高中后,物理让我有一种很强的挫败感,晚上经常因为解不出题熬到深夜。爸爸来到我身边,他洒脱地说:“做不出来还做什么,睡觉吧。”他让我从老师那里拿回练习册里的答案本,遇到三五分钟还没有思绪的题目就查答案,把答案看懂,以后遇到类似的题目会做就行。从此,我的睡眠充足了,还有时间学钢琴,每天晚上回家还能陪爸妈看半小时新闻,高考也取得了峨眉山市理科第一名的成绩。爸爸教给我的学习方法一直贯穿我的整个学生生涯,直到今天。
我要感谢我的高中班主任万淑兰老师,她也是我的高中英语老师。万老师一直把我当自己的孩子看待,我也经常叫她万妈妈。高中那会儿,我拿回练习册答案,对过多的作业说不,甚至缺席一些习题讲解课,自己去上自习,这些都需要万老师的支持。她相信我,理解我,支持我,从中斡旋,从不多言。我的英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高考失利了,只考了130分,全班倒数第二,对此,我一直很遗憾。
那年假期,我要离开家乡到北京的时候,万老师请我吃烤肉,我清晰地记得那家烤肉店在书院街一家超市的楼上。我们坐在窗边,窗外是狭窄的老巷子,阳光照在玻璃上,折射出明亮但并不刺眼的光。我们都没有提高考成绩的事,只是说了说今后的打算。我每年回家都会和万老师欢聚,她代表了我在峨眉二中的青葱岁月,那里有太多热爱的、不爽的、羡慕的、骄傲的、甜蜜的、苦涩的回忆。对此,我想一并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我喜欢过的以及让我不自在的峨眉二中人。
我要感谢我的前辈老乡、北师大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洪忠教授。张叔叔对晚辈老乡很关照,从老家到北京的孩子们很多都受到过张叔叔的关心和帮助,我也是其中一员。张叔叔经常组织孩子们到奥森公园散步谈天,聚餐交流,并对每个孩子遇到的问题进行疏导、对取得的成绩进行分享。在北京的这些年,我也从这支老乡队伍最小的娃儿成为了最大的师兄。也正是由于相处时间长,我与张叔叔的儿子和侄女都成了非常好的朋友。衷心感谢张叔叔让我们旅京学子在北京有了亲人般的温暖,祝愿张叔叔一切顺利,祝愿老乡学弟学妹们学业有成。
我要感谢我在法大的本科导师雷磊教授。雷老师是大一进校时学院分配给我的导师,这也是一种缘分吧。最初我并不知道导师对我的意义,师兄师姐和同学们也都把本科导师当成是学院的例行公事。但雷老师确实对我影响很大,帮助很多。我在人生的很多关口都会向雷老师请教,他总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听我解说,与我真诚沟通,给我重要建议。在他身上没有匆忙之色、浮躁之气,只会感到静水流深、道法自然。前段时间雷老师升任法大法学院院长了,衷心祝贺老师,相信母院会越来越好。
我要感谢我在法大的硕导戴龙教授。戴老师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人,他能很好地平衡生活与工作,并在两者中找到无限的乐趣。我敬重戴老师,戴老师也很爱我。即使毕业离开后,他仍然常常在师门聚会时把我叫上,让我坐在他的身边。他总会关心我的近况和对未来的打算,并鼓励我走自己想走的路。戴老师今年成为博导了,祝贺老师,相信老师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在法大硕士毕业典礼上,刚从欧洲回来晒得黢黑)
我要感谢我在人大的博导孟雁北教授。在孟门读博很幸福,任何时候,孟老师都始终以平和的态度、温柔的语言与我交流。我在她那里收到的永远是正能量:面对挫折的勇气和面对成绩的大气,面对生活的热情和面对学术的严谨。毕业在即,面对人生的关键选择,是进入党政机关为人民服务还是到大学教书育人,是到部委、省委部门还是引进去地方的四级调研员岗位,是留在北京的学校还是到地方高校,我纠结、迷茫、彷徨。老师说:“这一切选择的机会都是你努力得来的。你只需要叩问自己的内心,想做什么工作,想过什么样的生活。老师相信你的选择是最好的。”老师的工作与生活态度深深地影响了我,让我懂得了“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真谛。
感谢中学时期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峨眉二中实验外国语学校的老师汪文钰、戚君华、陈利平、吴金龙,峨眉二中的老师何平、杜志英、娄万强、祝培杰。还有我的竹笛老师罗克勤、钢琴老师李红梅。
感谢修读法大本硕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我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指导老师田士永教授,法大就业创业中心的老师解廷民、徐庆,法大经济系主任邓达教授,法大原校长黄进教授,法学院党委书记刘大炜教授,法学实验班同学胡方正、张学府博士、余雁泽、卢金科等,以及我在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学习时的行政和任课老师们。
感谢修读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计量经济学老师沈艳教授、健康经济学老师刘国恩教授和行政老师勾雪。
(2018年北大毕业典礼拨穗)
感谢修读德国汉堡大学硕士学位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马斯特里赫特大学考夫曼教授、中欧法学院院长刘飞教授、行政老师马安娜以及我在西班牙马德里自治大学学习时的任课老师们。
感谢攻读人大博士学位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人大副校长王轶教授,人大原常务副校长王利明教授,人大社会与人口学院院长冯仕政教授,人大经济学院院长刘守英教授,人大法学院刘俊海教授、朱大旗教授、杨东教授、张世明教授、姚海放老师,人大行政老师陈磊、王强,人大紫藤苑打印店店员邹佳桃、刘晓琳,人大法学院同学杨耀天博士、周圆博士、陈琪昇博士、高林以及孟门师姐和师弟师妹们。
(2019年刚进入人大)
感谢在牛津大学联合培养期间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特别是牛津大学法学院德克尔博士,牛津大学同学刘思辰、苏潇、王雨微、谢宇轩、陈修斐博士、唐彦嵩博士等以及牛津布鲁克斯大学研究生陈志浩、陈清源、罗宏宇等。
(在牛津大学图书馆前)
感谢在各种竞赛、项目中合作过的伙伴们,特别是中国政法大学校级、北京市级、国家级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合伙人皮正德博士,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的成员,“北京-华沙大学生论坛”的中方、外方老师、同学,全国高校模拟外交谈判大赛的队友们,北京市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的队友们,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队友们,研究生辩论赛的队友们。
感谢在实习实践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志,特别是宜君县政府办、公安局的同志们,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老师们,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行政老师、反垄断团队的律师老师们,原国家级贫困县马边彝族自治县的领导同志们,中纪委陈劲松、北京市委龙子昂等领导同志。感谢我在香港城市大学的博导夏立竹(Julien Chaisse)教授和港城大法学院的行政老师们。感谢在其他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人,特别是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朱安东教授,北大党委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任羽中博士,北京乐山企业商会吴建伟、李菲等企业家,福州市组织部副部长林舫同志。
人生路短,但我要感恩的人太多,我们的故事也太多,书写出来字数可能会远超我的博士学位论文。
大学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变成自己心里的样子,同时我们又被太多人影响着,成长就是一个因变量。有时我在想,我有多大程度上掌握在“我”手里,我又有多大程度上被不受我控制的变量所影响,这或许永远也不会有答案。但我认为那些给我向上力量的人都值得我感激,并鞭策我不断努力向上、向善。
未来,我也要成为值得别人感激的人。
2023年6月8日
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编辑:张梦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