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浪漫,也是一段修行。本期“读书的日子”专栏刊登的是来自社会与人口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程追的文章,看他如何读“无用之书”观自我,读“有用之书”看世界,感知生活的浪漫,编织知识的网络,找到自己的定位。

大概爱读书的人是不会寂寞的。

我曾偶遇李书磊同志《宦读人生》一文,“古代的官员千里宦游、两袖清风,满墙书卷,白天升堂处理俗务,晚来在灯下读书咀嚼真谛,庶几近于人生的最高境界”,浪漫突然跨越身份年龄、跨越纸内纸外的区隔,直击我的内心。案头的书最能映射一个人的志趣,志趣相投,以书为友,以书会友。

走进图书馆,无数的年月里无数位作者写下无数本书,你我总能寻到投契的一些人、一行字。心情闲适的时候,我爱以《围城》佐着小吃,大快朵颐的是胃也是脑袋,每至譬喻精妙处,便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起来;我曾经情绪消沉,正巧读到《悲惨世界》与《文城》,主人公的命运在动荡年月悲苦至此,震撼身心后更添了一份平静,我竟尔全然忘了自己微不足道的沮丧。《艽野尘梦》中的异域风沙、《陶庵梦忆》里的江南故事,文字在纸上跃动,遥远的山川历历呈在眼前。他们在某年某月某日书下自己的心绪,恰在今日与我相伴。

无用之书常作一份宽慰、一次洗涤、一位与我们共嬉笑怒骂的朋友,有用之书则正合“益者三友”,书籍以其广博,忠诚坦率地映出我们的浅薄,督促我们的进步。阅读是将自己所学与作者相交汇,重复处籍之深化认识,崭新处得以开拓视野。有的人以短视频学习为高效,可享用的不过是录制者嚼后之物,哈姆雷特有着千般模样,若单从二手视频的小孔中窥视,得损失多少菁华呀!

“有用之书”倒是个趣词,“有用”乃大俗,“书”却是大雅,或许暗喻着读书不应局限在功用里。读书亦是向道,增长智慧本身便能带来欢欣,功用反而只是副产品。我近日读《吕著中国通史》,至“政治只是表面上的事情,政治的活动全靠社会做根底”一句,忽知厚黑学说、尔虞我诈之浅薄。读史书如临高山,胸襟得以一广,视野为之一新。涉猎社科各科书籍,知识渐渐织成网:在《县乡中国》中学县域治理,脑海中浮现经济发展的原理;规模化农业推进难,其原因之一却在社会治理上;《结构性改革》这类视角宏观的大作,不对金融、财政等方方面面有所了解,更是读不明白的。一本、两本、三本,读着读着,我渐渐明白自己在宏大体系中定位何处,即似大海茫茫,足下有坚石。

前几日,我拆开一包快递,适才下单的书赫然在内,商家却还没发货呢。一问,果是某位书友预料了我的喜好,悄悄购来。何等欢喜!他既了解我的书,自然也了解我的人。我爱受朋友荐书,也爱荐书给朋友,分享的书单里藏着这样的期待:这是我最喜欢的,希望你也一样。


程追的推荐书单:

1.《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的问题与对策》(黄奇帆)

2.《县乡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杨华)

3.《安娜·卡列尼娜》(列夫·托尔斯泰)

4.《围城》(钱钟书)


图文|程追

编辑|杨浩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