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浪漫,也是一段修行。本期“读书的日子”专栏刊登的是来自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黄睿群的文章,看她在《红楼梦》的重读中获得了什么新感悟。
2022年的寒假格外地漫长,从12月份回家到2月份开学,在家已经度过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两个月里,除了见朋友、走亲戚、刷刷剧、逛逛街,其他时间是在书本里度过的。寒假里自己读的书并不多,但是收获却很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参加了线上的“共读红楼“的读书打卡活动,这让原本有些枯燥无聊的生活变得有滋有味。
就在离开学还有两周的时候,朋友圈里面突然有人转了一则推送,是RUC红楼梦协会组织的“品读经典,共话红楼”的线上读书打卡活动。活动的宗旨十分吸引人,是为了学习经典,感悟人生,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阅读、拓宽眼界、改变自己、共同学习。定的是平均每天读两回,一周十四回,每天在群里打卡阅读进度、阅读感悟,而且每周日下午两点到五点会举办线上的红楼读书会。看到这则推送,我瞬间就心动了,一来自己还挺喜欢《红楼梦》的,之前也读过一两次,每次看都会有新的感悟和体会。但是之前读的时候比较潦草,也没有坚持读完,这种打卡监督的形式对自己也是一种督促;二来大家既能读书,又可以相互交流,何乐而不为呢。通过交流讨论,能够接触不同的观点,同时也有很多疑问能够得到解答。于是乎,大家开启了寒假最后两周的读书之旅,展开了两次讨论,下面是大家讨论过程中对自己有启发的一些观点。
真正的爱情不是占有,而是不计回报的付出。有同学谈到《红楼梦》是一部“情书“,《红楼梦》之所以美,我们之所以百看不厌,其中一个原因就在于这部书有”情“。《红楼梦》有很多的题名,书中也谈到:“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一个“情”字牵扯出多少故事,又给读者留下了多少回味的空间。其实中国古代并没有”爱情“这个词,近代以后,“爱情”一词才逐渐传入中国。但是这并不说明古代人不懂爱情,恰恰相反,他们可能比我们更懂得爱情的美。古代人用”怜惜“二字来表达爱情,这道出了爱情的实质。爱情不是占有,而是怜爱、怜惜,是对对方的爱护和心疼,真正的爱,不计付出和回报。《红楼梦》中,宝玉一开始或许并不懂得什么是爱,喜欢大观园里的许多女孩。而在第三十六回《识分定情悟梨香院》中,宝玉看到龄官对贾蔷的感情后,他终于懂得“从此后只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不是所有的女孩都为他而活,人各有所爱。他的“不知洒泪葬我的是谁?”和黛玉的“他年葬侬知是谁?”如出一辙,可见他们才是心意相通的一对。除了她的眼泪,别人的眼泪你是不能得的。人与人之间,喜好不同,心意不同,就会不同的爱情。那种志趣相投、两心相照便是最好的爱情了。“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一曲《终身误》道出了多少痴男怨女早已注定了的命运,每每读到宝黛之情,总是令人扼腕叹息,相爱之人无法长相厮守,从此阴阳两隔,到底意难平。
我们生逢盛世,何其有幸。有同学认为《红楼梦》是“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曹雪芹创作《红楼梦》之时,正是清朝的文字狱到达了顶峰的时期,因此,曹公才将“真事隐去”,只留“假语存焉”,叙些闺中之事,而且还特意强调“此书不敢干涉朝廷,凡有不得不用朝政者,只略用一笔带出,盖实不敢以写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又不得谓其不备。”然而,《红楼梦》中却处处尽显“春秋笔法”,借一些看似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暗示出封建社会的腐烂和衰败。比如借冷子兴之口道出宁、荣二府正江河日下,一代不如一代的事实;比如借焦大醉骂“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揭示出贾府的糜烂和堕落。《红楼梦》中有太多的细节能够映射出封建社会的全貌,从而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黑暗、腐朽的各个方面,以及它的不可避免的崩溃的必然趋势。从对比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如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身为新时代的青年,更应勇担责任,奋勇向前。
“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一曲红楼多少梦,情天情海幻情身。”这个寒假很开心能够参与到红楼梦协会的读书打卡活动当中,并且每周一次的讨论对自己的启发非常大。这是一次很宝贵的读书经历,值得用笔记录下来,慢慢回味。阅读能够使人沉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字中的美,阅读的过程也是和作者对话的过程,给我们带来的是内心的充实和满足。
推荐书目:《科学艺术哲学断想》、《红楼梦》、《资本主义兴衰史》、《审美意识系统》、《毛泽东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