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一种浪漫,也是一段修行。本期“读书的日子”专栏刊登的是统计学院2020级博士研究生王祎帆的文章,看他在概率的世界中窥到万事万物发展的规律,从理性的数据分析中提炼出面对随机生活的智慧。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黑天鹅》这本书,事实上这本书的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Nassim Nicholas Taleb)写了一系列有关风险的丛书,按出版时间顺序排列分别为《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风险》。一口气把此系列的四本书全都读完后,不仅加深了我对随机性的了解,也引发了我对生活中许多问题的深入思考。这里谈谈我读第一本书《随机漫步的傻瓜》时的一些思考。
《随机漫步的傻瓜》这本书围绕随机性展开,我把其核心思想总结为:过去是随机的,未来是随机的,不要过度解读过去,不要轻易忽视未来。
首先,过去是随机的,对过去的信息进行过分解读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有害。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观点:“财经新闻无用论”,这里指的是那些刻意为了解释市场噪声的新闻。为了挣钱以及博得流量,总有人以及读过经济学博士的人(不幸的是,我本人也是其中一份子)在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去解释某天股市的涨跌。这样的解读不仅无益,甚至可能有害,因为我国大多个人投资者是短期投资者,告诉投资者某经济变量和股价有关可能会使得投资者在投资时无法看到本来应该看到的东西,甚至由于投资者的操作速度慢于专业的机构投资者,还会导致在价格过高时买入,造成亏损。
其次,我们在向过去学习时,在不过分解读的基础上,还不能忽视运气成分,要关注里面存在的风险。
由于随机性和所谓的“大样本下的确定性”,在过去总有人会成功,也总有某个奇怪的投资策略会赚得超额收益,但其未来会如何却不取决于过去。人们对其成功的原因进行探究,往往能给出一大堆的理由,却始终不肯承认他们的成功多源于运气,以及自身的特性恰好和过去某段时间匹配,后者也是在实证研究中用过去的数据做研究的弊端之一,没有人能证明适合过去的规律是否适合于未来。
正如作者所说,有些时候,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会派上用场,但不能过于依赖,可以用统计学进行下注,但不能用其管理风险。这也联系上了我最近看的巴菲特的书,伯克希尔公司始终坚持低负债策略,哪怕风险再小,由于其影响巨大,我们也不能贸然冒风险。
在上述逻辑下,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观点是,统计学只是一种思考方式,而非计算工具。统计学或者说概率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稀有事件,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以计算它的概率,只能在一系列假设下进行“估计”。试图计算概率并据此构建所谓投资组合的人,往往赔得很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搜搜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
事实上,人类其实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高级,北京的山顶洞人和我们之间基因的差别并不大,我们也并没有显著更高的能力去处理概率。人们被所谓幸存者偏差所蒙蔽,而无视自己能力的局限性,人们对随机现象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尊重。
人类掌握的大部分知识都是对过去的学习,那么我们掌握的知识是正确的吗?波普尔认为,世界上只有两类理论:经过检验并以适当的方法予以驳斥的已知为错误的理论(错误的理论);以及尚未得知是否错误或尚未遭否证,但将来有可能被证明为错误的理论(目前没发现有错误的理论)。这个想法帮助我们思考,而无需纠结于“这个理论是否正确”的悖论中。我们需要注意“缺乏证据”与“证明不存在”的区别,后者往往会被后人证伪。
最后谈一下路径依赖,即所谓惯性,人们难以从过去的惯性中摆脱出来,把每一天都过成全新的一天是非常困难的,这也是用编程进行操盘的公司能够盈利的关键点。程序不会有路径依赖,它们理智判断,及时止损,没有侥幸等心理,只要编程人员在某个深夜的是理智的即可。如果对自己没有信心的投资者,可以尝试把钱投资给厉害的量化公司,让他们用程序操盘,比很多短期经常换手的经纪人会好很多,但却仍逃不过黑天鹅事件的影响。最后的方式还是自己关注风险,不要以赔大钱作为代价去挣大钱。
无论是投资还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为了不受概率所支配,当生活中不幸的事情发生时,请以尊严面对,不气馁不沮丧,没有必要因为没有猜对硬币正反而失去生活的信心。同时,也要时刻警惕小概率且大影响的事件(即黑天鹅事件)发生,不要简单地从过去中估算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
王祎帆的推荐书单:
1.《随机漫步的傻瓜》
2.《黑天鹅》
3.《反脆弱》
4.《非对称风险》
推荐理由:作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这四本书中的思想是连贯且逐渐递进的,《黑天鹅》这本书详细介绍什么是黑天鹅以及如何应对黑天鹅;《反脆弱》则进一步针对如何应对黑天鹅进行讲解;《非对称风险》强调了生活中一种常见且容易被忽略的风险。这一系列丛书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随机性的了解,同样也能帮助我们对生活的各方面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