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权舆到夏花烂漫,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准备了许久的毕业论文已经提交,研究生生涯即将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致谢”总是毕业论文中最能够吐露心声的部分,它是一个阶段的落款,也是全新生活的起点,为飞逝的研究生时光写下记录的注脚。它或严肃理性、或活泼有趣、或深情浪漫,但不变的是真挚的情感抒发。

2023年毕业季,人大研工策划“我的毕业致谢”专栏,邀请人大研究生学子分享你们在论文致谢中写下的初心、热爱、梦想、坚持与感谢。


白若辰

文学院

电影学专业

2020级硕士研究生

论文题目:

《模仿、想象与重塑——好莱坞影响下的“电懋”电影研究》

图片


在玉兰花开的深夜,提笔致谢。

短短数字,写不尽我与电影世界的关联和回忆。儿时的我在图书大厦里流连忘返,手中紧紧拿着《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出水芙蓉》这些好莱坞电影的DVD,一张张小小的光盘让我感受到了大大的世界。少时的我会因为在音乐课堂上听到了电影插曲而激动不已,会为了《泰坦尼克号》的重映央求妈妈请假课外培训班。

填报高考志愿的那一刻,我一切的选择都源于热爱。从珞珈山到中关村,我真正成为学电影的学生,我的名字出现在了我组建团队拍摄的微电影的字幕里,出现在论文发表期刊的书页上,出现在一个个获奖证书中。这些时刻,总让我觉得无比欣喜和幸福,因为无论何时我都可以自豪地说出我很热爱我的专业,学习电影过程中的每一堂课、每一个讲座、每一部电影作品都令我享受其中。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每当与前人学者有灵感碰撞之时,都让我无比感谢当时“电懋”的每一个成员和世界上的无数电影人,倾注所有的热情和心血为世界留下了如此美丽的作品。

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电影学专业的研究生,我在这里学习生活的日子,是我人生中闪着光的回忆。坐在教室的课桌前,我无数次因为讲台上老师们的博学和深刻所震撼。

陈阳老师在课堂上的发问,总是能引发我许多关于宏大命题的思考,电影对人生的方方面面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每次和陈阳老师的交流都让人感到如沐春风。

陈奇佳老师随时随刻的旁征博引,仿佛将一位位有真学问的鸿儒请到了我们面前,果敢而独到的见解每每令我十分钦佩,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苏涛老师通过他富有深情而严谨的授课将我真正领进了香港电影的世界,这篇论文的灵感正是源于苏涛老师的课堂所带来的思考。我在写论文的过程中常常想起苏涛老师拿着他精心收藏的《南国电影》《国际电影》杂志与我们分享的时刻,他对香港电影的热忱深深打动并激励着我。

陈涛老师可谓是电影世界里的明星,风趣幽默又深入浅出的课堂氛围总让我们特别愉快。同时,陈涛老师对于学术研究热点的把握和成体系的研究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的活力满满和超高效率散发着催人奋进的能量。

在毕业之际结识了青春美丽的缴蕊老师,和缴蕊老师在读书会上的交流让我感受到现代知识女性的无穷魅力。

我想,我多年之后最难以忘怀的,一定有这样的画面。在初春的上午,嫩柳将发新芽,我和同门的师兄师妹们一起,坐在人文楼二楼的办公室内。被我们环绕着的是我的导师孙柏老师。大家每人手捧一本厚厚的大部头,或是奋笔疾书,或是倾心相谈。我坐在办公室的一角,看着孙柏老师悠然地对大家稀奇古怪的提问给出既一针见血,同时引人深思的答案,只觉得这样的时刻无与伦比的美好。

一直都觉得很幸运能成为孙柏老师的学生,不只是因为和朋友提起时,大家因为我能师承戴锦华老师最优秀的学生的羡慕之情,更因为我在孙柏老师身上通过他言传身教所学习到的许多东西。孙柏老师让再艰深的理论知识都变得举重若轻,“要把最难读的书当闲书看”的格局让我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敬佩。孙柏老师总是对我们鼓励有加,即便有时候自知学识有限,但在老师的鼓励下,我便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随之信心也不断加强了。孙柏老师总是提醒我们不要轻易下结论,要对世界保持的怀疑和好奇,这样的人生态度让我不仅在学术的领域也葆有更加包容、更加从容的姿态。在孙柏老师的影响下,我更加坚定于要书写我真正感兴趣、有想法的题目,不拘泥于理论学说,而是将自己的见解融入于发现之中。

感谢我的导师孙柏老师对我一直以来的关心帮助,也一并感谢读书会里的安爽师兄、林树宜师兄、许昊若师妹、宋雅萱师妹,让我在繁忙的生活之中拥有停下来思考的空间和对话的机会。从入学以来,和安爽师兄、赵雅倩师姐、赖启超师兄的交流之中,总能有最真挚的回应和各个方面的收获,他们也都曾为我在论文写作方面的灵感提出宝贵的建议。同专业一起学习生活三年的黛霖、振宇、雪格、坤晋、伦哥,以及来自马来西亚的姿妤,不仅是我学习上的伙伴,也是我生活中的朋友,大家彼此分享谈心的时刻空气中都充盈着快乐。

在寝室之中,我的室友来自创造性写作专业的高心同会和我一同探讨各种天马行空的话题直至深夜,也总能激发我创作的激情和初心。另一位来自法学专业的室友王雨霏,她对专业的踏实勤奋和对光影世界的热爱都熠熠闪光,她的镜头下留下了我青春年华许许多多的美好瞬间。

最要感谢的,还有此时此刻远在7小时时差之外德国慕尼黑的芦世煜先生。感谢你在迷茫焦虑的冬日给我最坚定温暖的力量,在微风轻拂的夏夜为我书写最斑斓华彩的乐章,为我的人生增添了无数浪漫与美好,让我始终保持快乐和希望,勇敢地面对未来的旅程。

在我研究生生涯中,有两件给我带来无数高光时刻的大事。2021年,我有幸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建党百年原创校史话剧《陕北公学》的一员,饰演新中国第一代新闻人马来亚爱国华侨学生廖冰。这段经历不仅让我重拾了对戏剧的创作、加入了中国人民大学高水平艺术团话剧团,结识了郭若男、広野彩衣、朱婕敏等挚友,也对我研究“电懋”这一选题带来了启发,不同的文化语境间带来的融合和影响,充满了值得探索的空间。

图片

2022年,我成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志愿者主管,负责首都体育馆的志愿者宣传工作。这次宝贵的机会使我的作品登上了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特别节目的片头,登上了央视、新华社各大媒体平台,让我真切地感受到,能用自己的创意和专业在中国故事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致谢的最后,感谢我的家人。我的父母如同“电懋”影人在影片中营造理想世界一样,一直以来为我营造出平等愉快的家庭氛围,支持我做我所爱之事,让我能由心而生地做出人生的种种选择。我的父亲对书法专业的深耕和专注,我的母亲对事业的勤奋和热情,都为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触动。

时至今日,我一直坚信,努力地过好每一天,结果一定不会太差。感谢坚持不懈把每一天都活得精彩的自己,感谢保持天真从生活中寻找各种美好的自己,感谢倾力抓住机会不后悔的自己。一路芬芳,不虚此行。带着现在对热爱之事的追求和热忱一路向前吧,未来的旅程定会精彩无比。

(编辑|张梦迪)